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達里湖(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達里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達里湖》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達里湖

木製的棧道曲曲折折走進蘆葦深處,幽幽的,不知道盡頭在哪裡。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蘆葦盪的盡頭,應該是煙波浩渺的達里湖了。風比山上小了許多,也溫柔起來,貼着葦葉掠過來,又掠過人的眼角眉梢。微涼,卻足夠溫情。有些細微的嘯聲,從那些冒出去的蘆葉發出來,尖銳或嘶啞,斷斷續續。像是誰,在蘆葦盪的深處吹簫,嗚嗚咽咽;像湖水輕拍葦杆,夢囈一般;又像是那流沙穿過歲月,戚然有聲。

我們在蘆葦叢中的棧道行走。棧道那一條條木板一寸寸延伸,像是一寸寸光陰,在我的眼前,過來,又過去。身側的葦子,一杆一杆站立,密密麻麻,織成了密不透風的牆。風吹葦葉的聲音,還有蘆葦深處透過來說話聲,都被隔絕了,阻斷了。我似乎陷入了一個絕境,一個將自己團團包圍的困境。我,也是一株長在達里湖畔的蘆葦嗎?脆弱,能思想。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獨自在棧道行走,感覺自己成了一株行走的蘆葦,慢慢走向歲月的深處。

作家孫犁有很多寫蘆葦的文字,有煙火,也有硝煙。只是不知道那白洋淀的蘆葦,與我們這塞外草原上的蘆葦,哪一個,更加青青和蒼蒼呢?站在不一樣的水湄,蘆葦們的思想定然會有所不同。達里湖的風霜,一定比白洋淀更濃重一些,寒冷一些罷。那些蘆葦,會不會有各自的體驗與不同的思考呢?倘若真得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話,達里湖蒼蒼涼涼的蘆葦盪里,定然是一位胡姬了。

漸漸走進蘆葦深處。風小了。陽光照過來,身上出了汗。

轉過一個彎,前方出現了一個木頭搭建的樓閣,高出蘆葦很多。樓閣上擺放着餐桌,有食客進進出出。這是進入蘆葦盪以來,見過人最多的地方。我們拾級而上,坐在一張餐桌旁,點了幾條烤魚,等待着。樓閣的視野很好,可以看見遠處的曼陀山,剛剛經過的蘆葦盪,還有後面浩浩湯湯的達里湖。服務員將烤好了的魚端上來,魚的香味就撲鼻而來,讓人食慾大增。要知道,達里湖的華子魚可是清朝宮廷的貢品,那些年間尋常百姓是很難品嘗到的。不遠千里來一次達里湖,不品嘗達里湖華子魚,豈不是白來一趟。

出了蘆葦盪,風就裹挾着水汽撲過來,讓人有些猝不及防。在蘆葦盪邊緣處站了一會,整理一下心神,踩着通向湖面的棧道,一步一步走過去,走到水面上。

風更大了,卷着波濤一浪一浪撲過來,撞擊着棧道的基座,濺起一陣陣浪花。一波退去,一波又衝過來,捲起更大的波浪,狠狠砸過來,發出震耳的轟鳴。波浪瞬間碎成了水沫,水沫四下飛濺,灑了棧道上的人,一臉、一身。人們抱着胳膊,轉過身,躲避着一陣陣洶湧的波濤,細雨一樣的飛沫。膽子大一些的,端着手機,冒着被水淋濕的風險,緊按快門,記錄下這些難得的鏡頭。更多的人,離開波濤很遠,看着那一陣陣波濤涌過來,又退回去,反反覆覆,連續不斷。看來一會兒,嗟嘆了一會,就離開了。

那座乘船的浮橋,被波濤擠壓着,扭曲變形,早已失去了往日從容不迫的風采。快艇、遊艇早已不知躲藏到哪裡。只剩下兩萬里達里湖,在風中,水連天,天連水,一片汪洋都不見。

風太大,無法乘船遊覽。只能站在棧道上,極目水天茫茫,心緒亦茫茫。

「達里諾爾」,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寬廣美麗。在草原人的眼裡,達里湖就是一片海,美麗而寬廣。不知道那些從未走出過草原的先人們,他們心中的海是什麼樣子,像這達里湖一樣嗎?他們心中,一定是很嚮往大海的。他們渴望走出茫茫草原,去見識中原的風物,江南煙雨,還有莊子的逍遙遊。所以,那些擅長在草原大漠彎弓射箭的勇士們,並不甘心就這樣在草原縱馬馳騁,在大漠搖着駝鈴,叮叮咚咚。他們夢想騎着快馬揮舞着彎刀去衝擊那道萬里長城,用弓弩箭簇去洞穿一個個城門關隘,馬踏中原,一圓稱雄華夏的帝國夢。

這片草原上的民族,東胡、烏恆、匈奴、契丹、蒙古、滿清,一代一代,一茬接着一茬,前仆後繼向南,向南。總夢想着越過長城,越過長城……

成吉思汗成功了,率幾萬鐵騎,從草原出擊,席捲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建立了大元王朝。不但征服了草原各部落,就連東歐的黑海,都劃歸了元帝國的版圖。努爾哈赤也成功了。他的軍隊裹挾着草原的風塵,從吳三桂洞開的城門蜂擁而入,將一把龍椅,安放在京城的宮殿上。不但覆滅了朱家父子苦心經營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還將孤懸海外的台灣,收入囊中。這些生於草原長於草原的草原漢子,終於見識了比達里湖還遼闊,還深邃的大海。

縱觀一部中華史,只有兩次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稱霸華夏。而這兩個少數民族都與草原有關,或許與這達里湖,也有些關聯。烏蘭布統草原,貢格爾草原,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達里湖也是蒙古民族的母親湖。他們在這裡成長,壯大,建立王朝,直至揮兵南下。努爾哈赤一族雖然發跡於東北地區,但他們與建立過元朝的蒙古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的根基,其實於一直就在草原上。八旗子弟遍布草原各個角落,至今,你路過草原的某一個蒙古包,說不定就會見到他們的後裔,揚鞭策馬,疾馳如風。

所有的往事,都像這風,這水,一去不復返了。

我站在湖邊,想起了那段佳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山風呼嘯,湖水悠悠,往事亦悠悠……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