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達里爾·柴納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達里爾·弗朗西斯·柴納克[1]Darryl Francis Zanuck(1902.9.5-1979.12.22)美國好萊塢電影業巨頭任製片經理逾40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達里爾·柴納克 外文名稱 Darryl Francis Zanuck
出生日期 1902.9.5 逝世日期 1979.12.22
職業 製片 主要成就 爵士歌王

個人成就

1924年加入電影業,任華納兄弟公司編劇。不到3年,被擢升為製片經理。他促使華納兄弟公司轉向有聲電影,拍出第一部有聲劇情片《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 1927)。他製作的《小凱撒》(1930)、《人民公敵》(1931),開1930年代流行很廣、數量眾多的強盜片的先河。

1933年與人合建二十世紀電影公司,2年後與福斯公司合併。身為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的經理,他製作了《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 1940)、《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1941)、《君子協定》(1947)以及《薩巴達傳》(Viva Zapata! 1952)等著名影片。

1956年退出二十世紀福斯公司,6年後重返該公司任總裁,製作《最長的一日》(1962)和《音樂之聲》(1965)兩部影片,以轟動一時的票房紀錄扭轉該公司的經濟頹勢。後來的《陸軍野戰醫院》( 1970)和《巴頓將軍》(1970)取得藝術上的成功,備受評論界的推崇。

1971年退休。由於他對電影事業的傑出貢獻,影藝學院3次授予他歐文‧索爾伯格(Irving Thalberg)紀念獎 。

人物評價

達里爾·弗朗西斯·柴納克Darryl Francis Zanuck(1902.9.5-1979.12.22)美國好萊塢電影業巨頭任製片經理逾40年。倡導了多種電影潮流。


爵士歌王劇情簡介

該片是一個發生在20年代美國紐約猶太區的故事。在奧查德大街的猶太教堂里,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先生來到一大群孩子們中間。他被外來的流行樂曲搞得心煩意亂,可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這使他更為氣惱。兒子—傑基(艾爾·喬森飾)天生一副好嗓子,樂感又十分強,這是他未來的希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兒子培養成唱詩班的領唱人。可傑基卻對父親說:「我不想當領唱人,我要當歌劇院的明星。」這使得拉比諾維茲(華納·歐蘭德飾)十分傷心,他不懂兒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念頭。「胡說,拉比諾維茲家當領唱人已有整整五代了,你這個不爭氣的混蛋,居然想到下等社會的劇院去當演員,你這是中魔了。」他大聲訓斥着兒子。傑基雖然有點害怕,但依然不改初衷。傑基在業餘時間常到該區最熱鬧的馬勒咖啡館的露天庭院的平台上唱流行歌曲。一日,被尤德爾森—猶太區商界和宗教界很有影響的人物看見了,並告訴了拉比諾維茲。拉比諾維茲怒不可遏,他還在咖啡館裡親眼看見兒子模仿黑人載歌載舞,便怒氣衝天地將兒子拉回家,並掄起皮帶死命地抽打。倔強的傑基沒有哭,他吻別了淚流滿面的母親,離家出走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