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簡稱「遼寧林職院」,始建於1951年,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截至2018年3月14日,占地面積47.7萬平方米,是一所公辦性質的全日制[1]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首批百所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校長為王忠彬,黨委書記為鄒學忠,校訓[2]是「厚德、樹人、勵學、致用」。

截至2014年12月10日,學院有教職工446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283人。擁有國家重點實訓基地3個,全國林業重點實訓基地1個,遼寧省重點實訓基地9個,校內實訓基地及各類專業實驗室和標本室98個,其中生物技術(園藝)實訓基地、家具設計與製造基地為國家級立項建設項目,校外實習基地238個。

學校前身為遼寧省林業學校,2003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學院概況

學院辦學實力雄厚,總資產三億餘元,教學設備總值一千餘萬元,圖書館藏書20.1萬冊,建有園林製圖、花卉裝飾、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導遊模擬等各類專業實驗室和標本室40個,有實驗林場、植物材料繁育實訓基地、林盛教學基地、餐飲中心、專家公寓等校內實訓基地5個。

此外學院還與北京林大科技有限公司、遼寧省實驗林場、阜新飛雪集團、瀋陽春天旅行社等單位聯建校外實習基地40處。建成了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有多媒體教室12個,教學用計算機550台。學院有一座建築面積4450平方米、2000個座位的多功能體育館;一座建築面積為9321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實訓中心。

師資力量

學院教職工總數為3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0人,「雙師型」教師59人。有博士生4人,取得碩士學位的39人,在讀碩士28人,此外,學院還聘任社會兼職教師24人。學院有林學系、建築工程系、園林系、旅遊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等五個系,設有園藝技術、林業技術、園林技術、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旅遊、木材加工、林業經濟信息管理、生物技術及應用、環境藝術設計、園林工程、城鎮規劃、家具設計與製造、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形圖像製作、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企業管理、商務管理、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商務英語、旅遊英語、電腦藝術設計、法律事務等24個專業、13個專業方向,有在校生3000人。在辦好全日制高職教育的同時,學院還不斷拓展新的辦學領域,開辦成人本、專科函授和自考教育,函授本、專科生達1300人。學院重視就業工作,在國內諸多大中型企業和合資公司建有廣泛而穩定的就業基地,構築了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學院堅持「學生為本、人才強校、突出特色、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秉承「明德、求實、和諧、創新」的優良校風,找准自身特色,注重內涵發展,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着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辦學效果顯著。五十七年來,兩萬名林業、園林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全國各地建功立業。

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遼寧省也提出了實施生態立省、建設綠色遼寧的宏偉目標,對林業職業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學院將緊緊抓住林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期,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為創建一所「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質量優異」的一流林業高職院而努力奮鬥。

歷史沿革

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是2003年1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國家級重點中專遼寧省林業學校基礎上獨立升格的高等職業學院,也是遼寧省唯一的一所集林業技術、園林技術、信息工程、木材加工、旅遊管理等為一體的林業高等專科學校,學院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隸屬於遼寧省林業廳。 遼寧省林業學校始建於1951年9月,校址位于吉林省鄭家屯,校名為東北林業專科學校,隸屬於東北人民政府林政局。1952年春遷至瀋陽,1953年初根據政務院的有關文件,將學校改名為瀋陽林業學校,歸屬林業部。1956年,根據林業部文件,學校改名為遼寧省瀋陽林業學校,由林業部和遼寧省林業廳雙重領導。1958年經省委同意將學校改名為瀋陽林業專科學校,1959年又將學校改名為遼寧省林業學校。1960年經省政府批准,學校與瀋陽農學院森林系合併,成立遼寧林學院。1961年9月省委決定停辦遼寧林學院,恢復遼寧省林業學校。1965年,學校遷至撫順市清原縣,198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並遷回瀋陽市。1994、2000年兩次均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五、六十年代學院承擔了為越南培養留學生任務,八十年代承擔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部培養軍隊綠化人才任務和全國林業中專師資培養工作,還多次承擔遼寧省、瀋陽軍區的森林資源清查、森林病蟲害防治、山區小流域治理、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等生產任務,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