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邊齒早年有稱齒孔為邊齒,意為郵票邊上的齒孔。1923年1月1日出版的《神州郵票研究會會刊》所載葉頌蕃《郵票上之四大要點》一文,即有此稱。 [1]
齒孔含義 為了便於郵票分撕,在整版郵票的各枚郵票之間用打孔機打出的孔洞稱作齒孔(tooth hole)。分撕後單枚郵票邊緣凹進去的部分叫「孔」,凸出的部分叫「齒」,合稱齒孔。
齒孔齒度 含義 齒孔度數簡稱齒度,是表示齒孔密度的量度,以20毫米內有多少齒和多少孔的數量來表示。
表示方法 1、如一枚郵票的一邊在20毫米內有10個齒和10個孔,齒孔度數為10°;如果是11個齒、12個孔或12個齒、11個孔,則齒孔度數為11.5°。齒孔度數以P表示。
2、一枚郵票四邊齒數相等叫常式齒孔。如P14,表示四面齒孔都是14°。
3、一枚郵票兩邊或四邊齒孔數不一樣,叫複式齒孔。如上、下兩邊齒孔數相同均為13.5°左右兩邊是另一種相同齒孔,均為11.5°則寫成P13.5X11.5。如四周齒孔均不相同,則從郵票上邊順時針方向表示齒孔度數,即上X右X下X左。如是三角形郵票,則是先左腰次又腰,後底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