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邊城茶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邊城茶峒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邊城茶峒

著名景點;協台,練兵校場,國立茶師

所屬城市;湖南省湘西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適宜遊玩季節;夏季,秋季

邊城鎮,隸屬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介於東經109°24'13"—109°48'10",北緯28.5°30'79"—28.5°40'00"之間,地處花垣縣西北部,西與貴州省松桃縣的迓駕鎮和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接壤,北與重慶市秀山縣的峨蓉鄉隔河相望,東連花垣鎮,東北接保靖縣的毛溝鄉,南鄰貓兒鄉、民樂鎮,鎮人民政府東距花垣縣城25千米,與重慶市秀山縣及貴州省松桃縣一河之隔,

總面積76.9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邊城鎮有戶籍人口26439人。

清嘉慶七年(1802年),邊城鎮境域稱水綏辦茶洞堡。2005年,改為邊城鎮。同年,與大河坪多合併為新的邊城鎮。

截至2020年6月,邊城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茶洞居委會。

2011年,邊城鎮財政總收入438萬元,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470元,同比增120元。

2019年,邊城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1]

建置沿革

嘉慶七年(1802年),邊城鎮境域稱水綏辦茶洞堡。

民國十二年(1923年),改為茶洞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改為茶洞鎮。

2005年,改為「邊城鎮」。同年,與大河坪鄉合併為新的「邊城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邊城鎮下轄27個行政村:茶洞村、碼頭村、水井村、隘門村、磨老村、南太村、茶園村、長老村、貴碳村、曲樂村、騎馬村、板粟村、小寨村、白岩村、火焰土村、搞和村、踏沙村、貓兒塘村、大塘坪村、新街村、米糧村、農科村、矮車壩村、大木樹村、通州村、涼風洞村、石牛村。

截至2020年6月,邊城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茶洞社區、碼頭社區、貴炭村、板栗村、騎馬坡村、米糧村、白岩村、火焰土村、長老墳村、茶園坪村、南太村、磨老村、大塘坪村、貓兒塘村、搞河村、踏沙村、大木樹村、和平村、大寨村、通州村、隘門村

鎮人民政府駐茶洞居委會。

邊城鎮介於東經109°24'13"—109°48'10",北緯28.5°30'79"—28.5°40'00"之間,地處花垣縣西北部,西與貴州省松桃縣的迓駕鎮和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接壤,北與重慶市秀山縣的峨蓉鄉隔河相望,東連花垣鎮,東北接保靖縣的毛溝鄉,南鄰貓兒鄉、民樂鎮,鎮人民政府東距花垣縣城25千米,與重慶市秀山縣及貴州省松桃縣一河之隔,

總面積76.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邊城鎮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帶,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1—50米,最高點南太村山頂920米,最低點在矮車壩海拔21米。

氣候

邊城鎮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16℃,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1.7℃—4.3℃,無霜期達240—288天。

水文

邊城鎮境內屬清水江水系,伴有縱橫交錯的小清河水系,清水江自磨老入境,由北向南,入花垣河,境內河道長12公理,清水江穿三省而過(貴州松桃、重慶洪安、湖南茶洞全境)。

自然災害

邊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五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3年3月25日,降雹時間約30分鐘,涉及境內22個村寨,受災面積3公傾,水災每年都有發生,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63年6月,造成五百多戶房子被淹,直接經濟損失十多萬元;耕地面積被淹2000多畝,減產1萬多公斤。

自然資源

邊城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鉛鋅礦,地質儲量150萬噸,可采儲量為100萬噸,集中分布在火焰土及白岩一帶。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894.6萬立方米。

2011年,邊城鎮有耕地16400畝;其中稻田7200畝,旱土920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邊城鎮轄區總人口2571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00人,城鎮化率7%,另有流動人口2160人,總人口中,男性13174人,占51.2%,女性12538人,占48.8%;14歲以下5353人,占20.8%,15至64歲17681人,占68.8%,65歲以上2678人,占1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000人,占68%;苗族7712人,占總人口的32%。

截至2019年末,邊城鎮有戶籍人口26439人。

2011年,邊城鎮財政總收入438萬元,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3470元,同比增長120元。

2019年,邊城鎮有工業企業20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農業

2011年,邊城鎮農業轄區總面積76.95平方千米,種植糧食作物16400畝,糧食總產量1805.1噸,全鎮柑桔總產量810萬公斤,人均收入增加2500多元,種植蔬菜210多畝,產量90萬公斤,總收入50萬元,新增無公害蔬菜專業戶12戶,種植榿木1.5萬畝,直接經濟收入31萬元,發展種草養羊專業示範村5個,百頭生豬養殖大戶11戶,百頭山羊養殖大戶5戶,雞鴨養殖大戶3戶,全鎮生豬、山羊等畜牧養殖8800餘頭,實現畜牧總產值410餘萬元。

工業

2011年,邊城鎮工業以礦石生產、加工為主,業總產值1.62億元,同比增長8.2%;實現工業增加值8000萬元。擁有礦業企業7家,職工800人。

商貿

2011年,邊城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共有商業網點340個,從業人員564人;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0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邊城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各項貸款餘額3100萬元,比上年增長0.8%。

郵政電信業

2011年末,邊城鎮郵政業務總量5800萬元,其中純收入20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0萬元。

2011年末,邊城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551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9所,在校學生1830人,專任教師9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616人,專任教師4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中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邊城鎮有鎮文化站廣播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7處,各類文化團體9個,各類圖書室九個,藏書3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邊城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門診部(所)15個有床位9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4張;固定資產總值1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0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萬人次,27個村(居)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邊城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0戶,人數600人,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15%,醫療救助7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51人次,共支出4.302萬元,比上年增長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9戶,人數1270人,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1%,月人均68元,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8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20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1家,床位19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人,社區服務設施2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2個,全年接受社會捐助6萬元,使18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萬人,參保率73%。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邊城鎮有郵政局處,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8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940戶,電話普及率20%;移動電話用戶1.4萬戶,互聯網用戶470戶。

給排水

2006年,建成邊城鎮自來水,有水庫一座,年供水1.5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300排水管道2000米。鋪設自來水管網有茶洞居委會、碼頭居委會、隘門村、水井村、貴炭村、曲樂村、板栗村、小賽村、石牛村,共鋪設自來水管網4萬米。

供電

2002年,邊城鎮變電站、供電站建成。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邊城鎮有花壇40個,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

水利

2011年末,邊城鎮有各類水利設施37處。5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1座,電力提灌站6處,五級以上的堤防3處,農村供水工程15處,塘壩5口,溪河壩6座,全鎮總灌溉面積0.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4萬畝,已建成小水電1處,發電0.014億度。

交通運輸

邊城鎮境內有吉茶高速、國道319、縣道西環線等3條公路幹線交匯,2007年,建成邊城鎮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00班次,日均容量15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邊城原名茶洞,茶洞在苗語裡意為:漢族人居住的村寨。2005年,把茶洞改名為邊城。故此,茶洞現名叫邊城。

相關視頻

邊城茶峒申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