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辣蓼草
辣蓼草別稱酸模葉蓼、旱苗蓼、大馬蓼, 辣蓼、酸模葉蓼、旱苗蓼、苦蓼、大馬,綿毛酸模葉蓼等,
為蓼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0.5米—2.5米,多分枝,節部膨大,莖紅色或青綠色。
葉互生,披針形,上面中肪兩旁常有人字形黑紋,揉之辣味。
花小,綠白色或粉紅色,密生;花子房卵圓形,瘦果卵圓形,扁平,期初夏。果期秋季。
入藥具有解毒、健脾、化濕、活血、截瘧的功效。[1]
形態特徵
辣蓼草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莖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數紫紅色小斑點,被綿毛,節稍膨大。
辣蓼草葉互生,有短柄或近乎無柄;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被疏絨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
托鞘膜質,筒狀。辣蓼草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6厘米;花小,綠白色或粉紅色,密生;
花被4~5裂,有脈,無腺點;雄蕊通常6枚;子房卵圓形,花柱2歧。瘦果卵圓形,扁平,兩側面中部微凹,
褐黑色而光亮,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初夏。果期秋季。[2]
生境分布
辣蓼草生於近水草地、流水溝中,或陰濕處。分布各地。[3]
主治與作用
- 治療急慢性痢疾、腸炎的腹瀉。
- 治療慢性胃炎和各種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 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 止血作用:辣蓼草用於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及其他出血,與麥角相似,但作用較弱。
- 抑菌作用:辣蓼(品種未鑑定)煎劑20~60%對各種痢疾桿菌於試管內均有抑制作用。
- 殺蟲作用:新鮮或乾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劑塗於皮膚,能預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蟲尾蚴。
- 其他作用:水蓼揮髮油能擴張血管而有降壓作用,揮髮油具有降低子宮和小腸平滑肌張力的作用。[4]
相關配伍
- 治腸炎、痢疾:辣蓼草根研末24g,開水送服,每日服2次。
- 治中暑腹痛:辣蓼草鮮葉芽12g,食鹽少許,搗爛或搓爛,開水送服。
- 治小兒瘧疾:辣蓼草15-18g,麥芽12g。水煎,早晚飯前2次分服。
- 治瘧疾:辣蓼草葉、桃葉各等分。研末,調酒水製成丸,早晚各服3g。
- 治胃氣痛,痧氣腹脹痛:鮮辣蓼枝頭嫩葉三錢,搗爛,加冷開水一大盅,擂汁服。
- 治牙痛:鮮辣蓼四兩,水煎,頻頻含漱。
- 治跌打撞傷,局部青紫腫痛:鮮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釀糟搗爛敷。
- 治扁桃腺炎:辣蓼莖葉適量,搗汁加溫開水含漱。
- 治關節炎:辣蓼葉適量,開水泡片刻後搓揉痛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