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辭 - 中國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辭 - 中國漢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辭,拼音:cí,同"辭",此字為繁體字。《說文》不受也。從辛從受。受卽為辛,宜辭之也。又與文辭之辭通用。

基本信息

字; 辭

拼音; cí

總筆畫; 15

四角號碼; 20441

基本字義; 辭

拼音:cí

部首:辛,部外筆畫:8,總筆畫:15

五筆86&98:EPCU 倉頡:BEYTJ

筆順編號:344345544143112四角號碼:2044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FA4

基本字義

● 辭

cí ㄘˊ

◎ 同"辭"。

此字為繁體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不受也。從辛從受。受辛宜辭之。辝,籒文辭從台。似茲切〖注〗同辭

說文解字; (辭)不受也。聘禮。辭、曰非禮也敢。注曰。辭、不受也。按經傳凡辭讓皆作辭說字。

固屬叚借。而學者乃罕知有辭讓本字。或又用辭為辭說而愈惑矣。禮經一書。多言辭曰。謂其文辭如是也。聘禮之辭曰非禮也敢。則於辭為逗。謂辭則其辭如是也。故鄭特注之。以別於他處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傳。五辭而後許。釋文曰。辭本又作辭。從受辛。會意。

受辛宜辭之也。釋會意之恉。世說新語。蔡邕題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虀臼。解之曰。虀臼所以受辛。辭字也。按此正當作辭。可證漢人辭辭不別耳。似茲切。一部。

(辝)籒文辭。和悅以卻之。故從台。[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