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市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市街道,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地處臨渭區北部,東與龍背鎮接壤,東南與向陽街道隔渭河相望,南與雙王街道渭河相望,西及北與官道鎮相連,東北與故市鎮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2千米,總面積7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71平方千米,占98.6%;水域1平方千米,占1.4%。[1]

截至2020年6月,辛市街道下轄8個行政村。2011年,辛市街道總人口35694人,農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1.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億元。

中文名: 辛市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

地理位置: 臨渭區北部

面 積: 72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辛市村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區碼: 714019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E

人 口: 35694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宋《元豐九域志》載,曾置新市鎮,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廢下邽入渭南縣後,此地按順序列為第八集鎮,因天干中「辛」為第八位,故更名辛市鎮。

戰國屬秦地。

宋置新市鎮。

元更名辛市鎮。

明清隸仕原鄉辛市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渭文鄉。

1949年5月,稱辛市鄉隸辛市區,下設22個村。

1956年2月,隸官道區。

1958午9月,屬中蘇友好公社。

1959年1月,稱辛市管理區隸官道公社。

1961年,成立辛市公社隸官道區。

1971年6月,官道區撤銷隸屬渭南縣。

1984年4月,改為鄉,轄22個行政村。

1989年5月,改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辛市街道轄辛市、東四、馬渡、里仁、權家、燈塔、前鋒、大寨、東酒王、賀田、布王、大李、大田、大吉、小霍、太夫張、沙王、觀西、新馮、南孟、劉田、龐家22個行政村;下設144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辛市街道下轄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辛市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辛市街道地處臨渭區北部,東與龍背鎮接壤,東南與向陽街道隔渭河相望,南與雙王街道隔渭河相望,西及北與官道鎮相連,東北與故市鎮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2千米,總面積72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71平方千米,占98.6%;水域1平方千米,占1.4%。

地形地貌

辛市街道地處渭河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平均海拔500米。

氣候特徵

辛市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寒夏熱,氣候變化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3.2℃,平均氣溫年較差29.4℃。生長期年平均236天,無霜期年平均215天,最長245天,最短18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34.4小時,年總輻射131.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59天(一般為3月2日—11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中以7—8月最多。

水系水文

辛市街道境內河道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自西向東流經沙王、觀西、新馮、里仁、馬渡、東四6村,境內流長8.0千米,流域面積7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00立方米/秒。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辛市街道轄區總人口356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19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1613人。總人口中,男性17476人,占49.0%;女性18218人,占51.0%;18歲以下7168人,占20.1%;18—35歲9474人,占26.5%;35—60歲13639人,占38.2%;60歲以上5413人,占1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5.8人。

視頻

通知!渭南辛市街道部分路段從8月3日起封閉施工!請大家提前繞行,相互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