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豐年音樂筆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豐年音樂筆記

一位老軍人、老幹部,卻嗜愛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肖邦、德彪西、戴留斯等,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評論。他不是音樂評論家,也不是學者,卻從音樂中領悟到歷史與人生。相信讀者能從這本音樂筆記受益。

圖書信息

中文名稱:辛豐年音樂筆記

作者:辛豐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頁碼:414

·版次:1999年4月第1期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套裝數量:1

內容簡介

辛豐年先生投身革命,在部隊工作幾十年,讀書自學成癖,音樂也是自修的,但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嗜愛音樂,無論中外、古今、雅俗,都感興趣。歷浩劫而倖存,人雖老但耳猶聰,得以飽餐往昔可望不可即的美妙音樂,從中深味歷史與人生。本書收集的音樂筆記涉及極廣,共分上、中、下三編,既有對音樂曲目欣賞後的漫議,也有對音樂理論著作閱讀後的總結和分析;還有對音樂人物的品評和回憶,以及對音樂理論的闡發和獨特的見解。廣及中外音樂作品,人物與歷史,音樂與文化等,下筆從容,博識豐厚,這一切都來自於一個酷愛讀書與寫作的良好生活習慣。讀者朋友既可把它作為一本音樂著作來閱讀,亦可把它當作一本好的隨筆來品味。

後記

我的書桌抽斗中塞滿了筆記本子。抄筆記是出於需要,也成了癮。

有一個古年八代的本子,我最寶貝。可寶之處在於抄下的內容,也在於抄寫的經過。每一次翻閱,都會納罕,當初怎會有偌大勁頭趕抄下這麼一冊筆記。

那正是「四凶」垮台之後不多久。人心太快,更何況我們身受其害者。個人尤其感到興奮的是,多年饑渴於音樂,這時忽然有意外的美食到口。朋友從遠地郵來了一部又大又厚的原版《牛津樂友》,是從田書館借來的,限期歸還。

我眼饞心急,恨不能一口吞下這部正文1178頁的書!

唯恐漏掉了好東西,我從頭開始。一個條目一個條目地往下讀,從A讀到Z。那些一望而知可以不管的,例如「教堂音樂」「音樂教育」方面的,便忍痛放棄。

越往下讀,興愈濃,心愈急,急的是怎樣把如此豐富的信息儲存下來。我人已黃昏,原本記憶力就不強,自從遭到劫難,更加不管用了。但不記下是不甘心的。於是用一冊空白的記錄本來摘記,搶救一樣地記了上面說的這本筆記。

我用中文來抄記,原因是寫英文字比寫漢字慢得多。我一邊看那原文,一邊譯為中文,摘其精華,而譯其大意。有時原文是那麼有味,也捨不得不直譯。

音樂,我只是一名愛好者,自學外語,也是愛好者水平。以這種水平,本不配搞這種「同聲傳譯」的,但求知加上愛好,成了強大動力,我那時竟埋頭幹了下去。如今打開這本突擊出來的《牛津樂友》摘記看看,有若干條目,好像還頗可自我欣賞,叫我今天來重譯,未必能勝過,雖然我的英語閱讀能力又有了長進。

這正說明《牛津樂友》的獨力編纂者斯科爾斯(P.A.Scholes)這位「普樂」的熱心人多麼可敬可愛,他的文章多麼深入淺出而又別具吸引力!

通讀《牛津樂友》,在我是一舉而三得:

飽餐了夠我後半生受用不盡的樂史、樂理知識,此其一。

閱讀英文音樂資料的能力與信心大為提高,此其二。

勤作筆記,以供反芻,成了習慣,上了癮,此其三。

對這部《牛津樂友》(一譯《牛津音樂指南》)感興趣的朋友欲知其詳,不妨看一看《讀辭書的樂趣》一文,收在《如是我聞》中。更好的辦法是去直讀這部辭典。

我早已擁有了此書的影印本,至今仍然覺得,它既可查,又可讀,耐得起反覆地細讀,的的確確是良師益友!

目錄

辛豐年其人(代序) 嚴 鋒

上編

不必望洋興嘆

——漫議欣賞曲目(一至十二)

求真難得真

——聽莫扎特鋼琴四重奏有感

樂無定版

交響音樂是他的自由王國

——貝多芬為同一歌劇寫的四首序曲

貝多芬的「雙語」

歷史感與中國味

一憶劉雪庵先生

人也惆悵,樂也惆悵!

——關於戴留斯

咀嚼「惆悵」

芬畢的蹤跡

德沃夏克常駐我心中

《幻想交響曲》又一版本

——聽李斯特鋼琴改編曲

柏遼茲會好笑的

——肖伯納評《幻想交響曲》的解說與舒

曼的失誤

文如其樂 樂如其心

——讀柏遼茲《配器法》

樂史留名一過客

——為邁耶貝爾勾像

中編

技、藝、名利?

——讀《西蓋蒂論小提琴》(上、下)

為阿圖爾·魯賓斯坦傳真

奇妙的和弦

——無師自通的愛樂者、樂評家肖伯納

樂狂自仔

——肖伯納憶自學亂彈琴[1]

參考文獻

  1. 辛豐年音樂筆記豆瓣讀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