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丑天命話蓬(蒿吳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辛丑天命話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辛丑天命話蓬》中國當代作家蒿吳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辛丑天命話蓬

這是一封來自龍城杏花嶺五一路的快遞。

其間,只有薄薄的兩張紙。一張是《通知》,一張是《溫馨提示》。

這是一張簡陋的木製條幾。

一邊是縷縷檀香氤氳裊裊的絳紫色香爐,一邊是被絲竹之聲緊緊纏繞包裹着的我。

這浸滿了詩情畫意的揚琴絲竹,琴弦被或輕或緩或急的撥動,像潺潺的清泉,自然的流淌。靜靜地諦聽,仿佛那彈奏者就是在撥弄着自己的心弦,只一會兒,嗅着檀香、茶香,心兒便被彈撥得近乎都醉了、化了……

——諸葛孔明,輕撫瑤琴,那份氣定神閒的怡然自得。

——五柳先生,潯陽柴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梅妻鶴子,安貧樂道,娛情山水的那份快然自足。

突然,光影躍動,驀的一驚!

——辛丑,這轉眼間,便就要從身邊划過。

——天命,不知不覺,就要成為身份標籤。

起身。

望着窗外,聽呼嘯的北風,看到一輛二手的破舊小臥車,孤零零停在樓下,前後槓及車頂上斑駁陰陽的雞屎漆色,仿佛在獨自囈語訴說着,剛剛經歷過的那場情理之中的車禍……

轉身。

進得書房,伏案提筆。

只寥寥,便描摹出一捧翠綠欲滴的蓬蒿!

——散開的羽狀葉蔓,溫柔而倔強;

——直立的些短根莖,不桀與傲驕。

維特少年 梅花三弄

青梅竹馬,琴瑟相合。

紅袖添香,你儂我儂。

——這是每一個讀書人心中「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千千結中的其一。

最近,很火的一個抖音,那撕心裂肺的曲調下,文字直擊人心:

如果當時我們沒有被分開,

現在會不會有小孩?

是女兒像你那麼可愛,

還是兒子像我這個無賴?

時間過去多年後你在誰左右,

總是想起你的眼眸,

對你的愛說不出口,

歲月帶不走我的愁,

也帶不來你溫柔,

這份遺憾一生的愛,

抬頭看天空不讓淚流下來

……

曾幾何時,書生一介,清高執着於內心的美好憧憬,自然不屑於塵世的煙火世俗氣。十餘年的寒窗雪夜,秉燭詩書,案頭上筆記本的扉頁上,是仿效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男兒無業,何以家為」——筆跡稚嫩卻剛勁有力。弱冠之年,在北方一座小小的縣城,一座橫亘連綿的大山下,開啟工作模式,依舊沉湎於字裡行間,醉心於汗青甲骨。多少個漆黑的不眠夜裡,就在北山坡28棟1號把頭那間簡陋的寒舍里,身子蜷縮在單薄的棉被裡,心中卻在一次次為自己默念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記得當年,同在一個辦公室的一位大我十歲的學長師兄,在一次年終科室聚會酒後,拉着我的手喋喋不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一遍一遍重複着他的「我講城門樓子,她講胯骨軸子」的尷尬婚姻,一遍又一遍自言自語着「圍城」莫進——學長大學本科,畢業分配工作後經人介紹與嫂夫人牽手,師兄文藝青年一枚懷揣理想心存信念天馬行空,大嫂柴米油鹽泯然眾人焚琴煮鶴不解風情。無獨有偶,一位同事午夜大爆破下「零點班」後,試圖輕輕推醒酣睡婆姨傾述自己剛剛遭遇的井下「劫後餘生」企圖求得安撫,卻結結實實的領教了發自內心來自善睞雙眸的「白眼與不屑」,那種寒徹入骨,當年雖少不經事,但是從年過五十的同事講述時他那一串串噼里啪啦滾落的淚珠里,讓我也不禁打了個寒戰。

——是我把愛想的太簡單,對愛情要求太過圓滿?所以最後只收穫謊言,漫長的夜和悲傷纏綿,也許早應該做個了斷,不至於傷的這樣難堪。眼淚流干以後才發現,其實幸福真的很遙遠,不愛就散,一別兩寬,緣分盡了又何必糾纏?誰都不用說抱歉,只怪我們情深緣淺……

——這兩位同事,一位已經早早「一聲嘆息」了,另一位,亦早已名存實亡。

——執手之契,不是在尋找一位異性朋友,而是在找尋一個可以隨時對話的靈魂伴侶,無關顏值與其他。

風兒輕輕吹落花,好想失去的她,年少不懂愛與恨,惹哭身旁那個她。也許這就是命運吧,註定我失去她,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好想曾經那個她:我睡過她的房間,喝過她的水,吃過她的剩飯,見過她的美,也見過她剛起床素顏的樣子,這輩子就當我娶過她了吧,我承認我這輩子都忘不了她,甚至連做都想和她在一起,可是命運只允許我喜歡她,卻不允許我擁有她……

愛情很美,牽手亦難。

獨守初衷,不雜當下。

關於青春與清純,那場本色演出,陌上花開,伊人已逝,繁花落盡,曲終人散。紫紅色的那捲帷幕,緩緩合閉。

——蕭蕭肅肅,爽朗清舉,美哉,少年郎也!

——吾與春風皆過客,君攜秋水攬星河。三星在天客在遠,紅豆拋盡相思折。且以弱水許山盟,山高水遠千千褶。憐少歡薄別夢淺,誰立紅樓演離歌?

若有來生,必學醫,開家專科醫院,中西醫結合的那種,中藥房取名「孟婆湯館」,西藥房就叫「絕情丹櫃」,掛上點滴打的是「忘情水瓶座」,醫院的名字書燙金行草「三弄梅花庵」。

——很想某人,我最心愛的某人,我最牽掛的某人,等待着你的轉身,我們會冒雨狂奔,去大千世界玩笑沉淪,一起看最美好的清晨,和某人……

東坡北坡至簡無形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近日,讀到宋代詞人朱敦儒兩闕《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手裡一邊展開這來自龍城杏花嶺五一路的快遞,心中一邊從這文字中咂摸體會八百餘年前洛川先生提筆揮毫時的心境意境。

這《通知》着實讓我期盼了兩年有餘,這《溫馨提示》讓我的心着實感受到熨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並非如此簡單——以書為友,以文化人,蹀躞前行,或許就是一介布衣,骨子裡,冥冥之中的執着於追求吧——於終,名副其實。

洛川先生,早年「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裘馬輕狂;南渡之初,政治上站在主戰派一邊,「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熱血滿腔;晚年失節以事權,因秦檜而罷官,昔日的自樂閒曠的麋鹿之性,化為了浮生若夢與虛無觀念,詩酒自放。

——歷史就是今天的再現,今天就是歷史的重演。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漁樵問對》,這本書,在新田虒祁的工余,反覆讀了幾遍。

這是堪稱北宋理學第一人的邵子(邵雍)講的一個故事:

一位漁夫,水邊釣魚;一個樵夫,挑柴路過;對話,一問一答。

樵夫:在這裡能不能釣得着魚?

漁夫:可以繼續安心垂釣。

樵夫:那要是不放魚餌,還能釣得着魚嗎?

漁夫:「彼之利,猶此之利也;彼之害,亦猶此之害也。子知其小,未知其大。魚之利食,吾亦利乎食也;魚之害食,吾亦害乎食也」。

樵夫:你的魚即使釣了上來,但也不能生吃啊!最終還不得依靠我的柴火嗎?

漁夫:你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只看到了事物表現出來的作用,卻不知道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柴是火的本體,火是柴的作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有各自的體和用。——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

暗自思量。

——到底是人在釣魚還是魚在釣人呢:魚去咬魚餌,是為了生存,人在水邊釣魚,也是為了生存。魚吃魚餌有被釣的風險,那人在江河湖海中釣魚,不也一樣有失足落水的風險嗎?

——凡心死,道心生:以一種近乎於無我的狀態,將自己的主觀判斷拋出在外,不再受困於自己的主觀意願,以純粹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甚至將自身也視為萬物中的一員,不起任何分別之心。

——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一世觀萬世。

漁夫:語善惡者,人也;福禍者,天也。天道福善而禍淫,鬼神豈能違天乎?自作之咎,固難逃其咎。天降之災,禳之奚益?修德積善,君子常分。安有餘事於其間哉!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盡人事,順天意。

樵夫:小人可以被滅絕嗎?

漁夫:君子稟陽正氣而生,小人稟陰邪氣而生。無陰則陽不成,無小人則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間也。

——天地陰陽二氣,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譬如良藥毒藥,量才而用,因勢而為,別無其他。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俯首,凝眸茶盞中那汪清澈見底的碧綠,突然想到駱駝峰下的北山坡,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那一個個秉燭夜讀的夜晚,和那個清瘦的小男孩。

求學時,曾結伴拜謁嶽麓書院,講堂中的一副對聯,依然記得: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沉思良久。執筆,工工整整為洛川先生敬錄東坡《記游松風亭》:

余嘗寓居惠州嘉佑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在「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處,刻意蘸飽了墨汁。

張大千,也是在五十歲,寫下一副對聯: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

於是,重新將這《通知》和《溫馨提示》一一摺疊如初,放入快遞的偌大紙袋子裡面。

——我們要努力,但不要急、不要躁,更不要省略應該有的過程。所有的成功,看似在一夜之間爆發,其實都是靠日積月累、有條不紊、持之以恆去完善和精進的。」人生路長,懷揣希望去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相信,最好的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踱步陽台。

那輛雞屎漆色的二手破舊小臥車,已然沒了蹤影。北風,依舊在刮,似乎更加凜冽強勁。

——單槍匹馬闖入這世間,只為活出自己的所有可能,願這一生,既有隨處可棲的江湖,也有追風逐夢的驍勇。

生活需要儀式感。

於是,按下了播放鍵,緩緩步入已然即將終將不得不牽手的天命之年……

這江山我起筆,民族血脈又幾萬里

人守禮心守靜悠揚古琴彈君子心

敬過去我落筆東方遼闊的黃土地

山水裡潑墨抹去

只見嶙峋華夏骨氣

我繼承文化深耕

突破變局去扭轉乾坤

這龍鱗卻曾經鏗鏘落地猶如碎冰

一片鱗一寸心以小成其大我堅信

……[1]

作者簡介

吳堅,自幼酷愛文字,鍾情藝術,徜徉山水,渴望紅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