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輸電線路
圖片來自百度

輸電線路是用變壓器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升壓後,再經斷路器等控制設備接入輸電線路來實現。結構形式,輸電線路分為架空輸電線路電纜線路

架空輸電線路由線路杆塔導線絕緣子、線路金具、拉線杆塔基礎接地裝置等構成,架設在地面之上。按照輸送電流的性質,輸電分為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19世紀80年代首先成功地實現了直流輸電。但由於直流輸電的電壓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難於繼續提高,以致輸電能力和效益受到限制。19世紀末,直流輸電逐步為交流輸電所代替。交流輸電的成功,迎來了20世紀電氣化社會的新時代。

目錄

簡介

20世紀60年代以來直流輸電又有新發展,與交流輸電相配合,組成交直流混合的電力系統 [1]

按照輸送電流的性質,輸電分為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19世紀80年代首先成功地實現了直流輸電。但由於直流輸電的電壓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難於繼續提高,以致輸電能力和效益受到限制。19世紀末,直流輸電逐步為交流輸電所代替。交流輸電的成功,迎來了20世紀電氣化社會的新時代20 世紀 60年代以來直流輸電又有新發展, 與交流輸電相配合, 組成交直流混合的電力系統 。 廣泛應用三相交流輸電,頻率為50赫(或60赫)。

評價

輸電的基本過程是創造條件使電磁能量沿着輸電線路的方向傳輸。線路輸電能力受到電磁場及電路的各種規律的支配。以大地電位作為參考點(零電位),線路導線均需處於由電源所施加的高電壓下,稱為輸電電壓。

輸電線路在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等各項因素後所確定的最大輸送功率,稱為該線路的輸送容量。輸送容量大體與輸電電壓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提高輸電電壓是實現大容量或遠距離輸電的主要技術手段,也是輸電技術發展水平的主要標誌。

從發展過程看,輸電電壓等級大約以兩倍的關係增長。當發電量增至4倍左右時,即出現一個新的更高的電壓等級。通常將 35~220KV的輸電線路稱為高壓線路(HV),330~750KV的輸電線路稱為超高壓線路(EHV),特高壓電網是使用±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或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輸電的電網 [2] ,也稱為特高壓線路(UHV)。一般地說,輸送電能容量越大,線路採用的電壓等級就越高。採用超高壓輸電,可有效的減少線損,降低線路單位造價,少占耕地,使線路走廊得到充分利用。我國第一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西北750KV輸變電示範工程」——青海官亭至甘肅蘭州東750KV輸變電工程,於2005年9月26日正式投入運行。「1000KV交流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KV輸電線路工程,於2006年8月19日開工建設。該工程起自晉東南1000KV變電站,經南陽1000KV開關站,止於荊門1000KV變電站,線路路徑全長約650.677Km。 此外,還有±500kV高壓直流輸電線路、±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500kV主要有葛洲壩---上海南橋線、天生橋---廣州線、貴州---廣東線、三峽---廣東線。向家壩-上海±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是我國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工程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和運行,是世界上運行直流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直流輸電工程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