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軟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軟土是一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軟土【soft soil】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和抗剪強度很低的呈軟塑~流塑狀態的黏性土。軟土是一類土的總稱,並非指某一種特定的土,工程上常將軟土細分為軟黏性土、淤泥質土、淤泥、泥炭質土和泥炭等。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 然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固結係數小、固結時間長、 靈敏度高、擾動性大、透水性差、土層層狀分布複雜、各層之間物 理力學性質相差較大等特點。

分布特徵

特徵

(1)軟土顏色多為灰綠、灰黑色,手摸有滑膩感,能染指,有機質含量高時,有腥臭味;

(2)軟土的粒度成分主要為黏粒及粉粒,黏粒含量高達60%~70%。

(3)軟土的礦物成分,除粉粒中的石英、長石、雲母外,黏粒中的黏土礦物主受是伊利石,高嶺石次之二此外,軟土中常有一定量的有機質,可高達8%~9%

(4)軟土具有典型的海綿狀或蜂窩狀結構,這是造成軟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透水性小、壓縮性大、強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5)軟土常具有層理構造,軟土和薄層的粉砂、泥炭層等相互交替沉積,或孥透鏡體相間形成性質複雜的土體;

(6)鬆軟土由於形成於長期飽水作用而有別於典型軟土.其特徵與軟土較為接近,但其含水量、力學性質明顯低於軟土。

分布

我國軟土分布廣泛,主要位於沿海、平原地帶、內陸湖盆、窪地及河流兩岸地帶,沿海、平原地帶軟土多位於大河下游入海三角洲或沖積平原處,如長汀、珠江三角洲地帶,塘沽、溫卅I、閩江口平原等地帶;內陸湖盆、窪地則以洞庭湖、洪澤湖、久湖、滇池等地為代表;山問盆地及河流中下游兩岸漫灘、階地、廢棄河道等處也常有軟土分布;沼澤地帶則分仿着富含有機質的軟土和泥炭。

軟土成因

我國軟土的成因主要有下列幾種:

沿海沉積型

我國東南沿海自連雲港至廣州灣幾乎都有軟土分布,其厚度大體自此向南變薄,由40 m至5~10 m沿海沉積的軟土又可按沉積部位分為四種,

(1)濱海相:受波浪、岸流影響,軟土中常含砂粒,有機質較少,結構疏鬆,透水性稍強,如天津塘沽、浙江溫州軟土;

(2)瀉湖相:軟土顆粒微細、孔隙比大,強度低,分布廣泛。常形成海濱平原,如寧波軟土;

(3)溺谷相:呈窄帶狀分布,範圍小於瀉湖相,結構疏鬆,孔隙比大,強度很低,如閩江口軟土;

(4)三角洲相:在河流與海潮複雜交替作用下,軟土層常與薄層的中、細砂交錯沉積。

內陸湖盆沉積型

軟土多為灰藍至綠藍色,顏色較深,厚度一般在10 m左右,常含粉砂層、黏土層及透鏡體狀泥炭層。

河灘沉積型

軟土一般呈帶狀分布於河流中、下游漫灘及階地上,這些地帶常是漫灘寬闊、河岔較多、河曲發育,軟土沉積交錯複雜,透鏡體較多,厚度不大,一般小於10 m。

沼澤沉積型

沼澤軟土顏色深,多為黃褐色、褐色至黑色。主要成分為泥炭,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機械沉積物和化學沉積物。

山間溝谷盆地型

山間溝谷盆地型是鬆軟土的主要成因分布類型。本類型軟土主要分布在水量充沛的內陸山間盆地和溝谷平緩區域,由原有泥質岩風化的黏土物質長期飽水浸泡軟化而形成,分布因受地影響較分散。

相關標準

2022年9月,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規程》(TB 10038-2022)。該規程新增了紅黏土、污染土、硅藻岩(土)等特殊岩土類型,細化了黃土、軟土、膨脹土、膨脹岩等特殊岩土地質選線、勘探測試、場地評價等有關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