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車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車轍

車轍是車輛在路面上行駛後留下的車輪的壓痕。 過去,人類廣泛應用馬車,在泥土路上走,由於土路較軟,車過後路面就有壓痕,雨後,路面有泥水壓痕更深。古人云:「前面有車,後面有轍。」車走多了,路上留下兩條平行的很深的車轍。 現代路面車轍是路面周期性評價及路面養護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路面車轍深度直接反映了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車轍深度的檢測能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決策者能為路面的維修、養護及翻修等作出優化決策。[1]

熱點

近日召開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成果交流報告會上﹐秦嶺公佈的這一研究成果引發學界關注。

據介紹﹐考古人員在遺址南城門附近發現了早期道路路面。路面之上﹐多處車轍痕跡寬0.1至0.15米﹐最深處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達3.3米。其中﹐一段車轍雙條並進﹐間距0.8米﹐被專家們初步判斷為「雙輪車」車轍印跡。[2]

深度測定

第一類為人工檢測,即用檢測橫竿橫跨在車轍上部,並用尺量出橫竿與車轍底部的間距。採用這種方法其效率是極低的,並只能隨機抽樣檢測路面車轍深度。

第二類為自動檢測,既採用路面車轍自動測定車自動檢測路面車轍深度。其方法就是利用橫向布置的一排激光、超聲、紅外或其它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來快速連續測定路面車轍深度。其原理是在檢測車的前端上安裝配有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的橫樑,並把傳感器同車內的電腦相連,通過電腦對傳感器測得的數據進行自動處理以獲得路面車轍深度指標。隨着公路建設的發展,路面車轍深度的自動檢測將成為主要的檢測方法,也將是路面施工、驗收、養護、評價和管理部門必備的儀器。[3]

瀝青路面車轍分類

失穩型車轍。是由於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不足引起的,因路面結構層在車輪荷載作用下內部材料的橫向流動引起位移而形成的。當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不足時,在外力作用下瀝青路面常會產生這種車轍。

結構型車轍。是由於路面結構整體剛性不足,由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永久變形積累造成的,這種變形主要是由於路面基層、墊層的豎向永久壓縮變形和土基的固結造成的。

磨耗型車轍。是由於瀝青路面表面層的材料受車輪磨擦和自然環境因素作用下持續不斷損耗而造成的。在路面車轍中,一般以失穩型車轍為主。當土基和基層墊層的承載力明顯不足或壓實不足時,結構型車轍比較明顯;當瀝青結合料明顯偏少或者粘附性明顯不足或寒冷地區瀝青發硬變脆,造成瀝青混合料鬆散時,磨耗型車轍比較明顯。[4]

史前文明,1400萬年前這麼大的車轍輪印,UFO形成的?

參考文獻

  1. 車轍(車轍). [2020-1-14]. 
  2. 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2020-1-14]. 
  3. 自動化路面車轍檢測及的分析儀(亞普勒斯車轍儀). [2020-1-14]. 
  4. 瀝青路面幾種類型車轍的成因分析與防治. [20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