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險境(王明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身處險境》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明洋的散文。
作品欣賞
身處險境
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在大沙河堤岸栽種防護林,用於防洪。就連在《楊三姐告狀》中那個貪贓枉法作出錯判的縣官原型牛寶善,在沙河縣短暫的任期中,也十分重視植樹造林,當時北京某報曾有記載。
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在南支流的沙河古道上植樹造林,建成了數十里長的防護林帶,屬邢台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防護林場。從東到西,樹種以楊、柳樹為主,還有洋槐、臭椿等,綿延20多公里。1958年大煉鋼鐵,確實砍伐了大量樹木。但河道兩邊的防洪林卻沒有受到傷害。
那時,大沙河兩岸,連綿不斷的防洪林里,楊柳樹、灌木叢生,長勢茂盛。不少地方,行人都困難。樹林下面,盤根錯節,縱橫交錯,形成一道道密實的地網。
正是這些粗大高壯的楊柳林,在洪水襲來時,用自身的力量,網羅住從上游衝下來的樹木、家具、柴草等雜物,形成阻水的牆和調水壩。使得洪水在高廟村西一次次受阻,一次次分流繞行。最終,奔騰咆哮的洪峰,不得不一分為二,繞開高廟村,沿着沙河古道和主河道急流而下,因而進村的水就變得緩慢。堅強的樹林,在這裡成洪水的阻擋;兇猛的洪水,也不得不偃旗息鼓繞道而行了。
同樣,高廟村的百姓在廣種樹木,固堤防洪的同時,也把歷次洪災中的躲避處——村中央一座高出地面4米的黏土台和東延的一段土坡奉為神地。據傳,曾有仙人過此,將土台喻為龍首,說龍首下藏有避水珠一顆,可護佑一方百姓。土台和土坡,是上天停放在這裡的一條龍舟。一代一代的高廟人都固守這個傳說,土台上建起一座佛爺廟,每年的十月初一,為廟會日,常年供奉。延續至今。
莫非,洪水也不敢冒犯佛爺廟?連咆哮的聲音都壓得低低的,悄悄地繞行而去,是不是害怕打擾了佛祖?要不,該村也就不會有從古至今,村中無一人因洪水溺水亡故紀錄的啊!如此,能夠在無情的洪水面前,屢屢得以倖免遇難的高廟人,真是幸運!
作者簡介
王明洋,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