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蹬地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蹬地角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蹬地角田徑 運動術語之一。

基本介紹

田徑運動術語之一。蹬地角是指跑時身體重心和支撐點的連線與地面的夾角。是衡量跑的技術好壞與後蹬效果的參數。蹬地角小,水平分力大,前進速度快。蹬地角的大小與跑的項目及要求有關。[1]

跑步怎麼蹬地

前腳掌自然落地,一開始步伐宜短,漸漸加長加快, 手臂姿勢上下擺動。 在各項運動中,蹬地動作的解剖學原理大體相似, 只不過是由於動作形態和運動技術不一, 蹬地方向和關節的發力有角度不同而已。 蹬地是直接引起身體運動的功能性動作。蹬地之前, 需要以下肢各關節的彎屈作為準備性動作, 以實現蹬地這一功能性動作的。蹬地時,髖關節和膝關節伸展, 踝關節屈。在這一過程中,下肢和地面的相互作用, 既產生對地面的蹬地力,又產生對軀幹的推舉力, 依據蹬地的方向不同,或推進身體向前運動,或推進身體向上運動。 這時參與工作的肌肉很多:在腳上是位於腳底面的肌肉; 在踝關節部位是小腿後群和外側群的肌肉; 在膝關節部位是股四頭肌、腓腸肌和肌後肌群(半膜肌、 半腱肌和股二頭肌);在髖關節和軀幹部位是相應的伸肌起作用。 所有這些肌肉中,伸膝關節的肌肉較為主要。伸膝關節時, 肌肉的協同作用是有一定規律的。從肌肉的拉力方向來看, 肌四頭肌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向前運動, 腓腸肌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向後運動, 股後肌群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向後運動。這樣, 能使大腿和小腿在膝關節處伸直,形成一股蹬地的力量。 有人通過描記肌電圖證明,膝關節由深蹲位進行蹬地時,初期, 股四頭肌的動作電位較強;後期, 即膝關節彎屈的角度由一百三十五度至一百八十度時,逐漸減弱, 最後接近消失。 腓腸肌和股後肌群在蹬地初期動作電位較股四頭肌為弱;後期, 卻較股四頭肌為強。 這說明,在屈膝深蹲的情況下蹬地的初期, 腓腸肌和股後肌群輔助股四頭肌伸膝關節,而到後期, 則成為伸膝關節的主要肌肉了。 膝關節由彎屈到伸直的過程所造成的蹬地力是逐漸增大的, 伸展到一百三十五度以後繼續伸展時,力量尤其遞增, 完全伸直時力量最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