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跳鼠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跳鼠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跳鼠科為齧齒目的一科,通稱跳鼠,因後肢長而用雙足跳躍方式行動而得名。通常眼睛較大。多在夜間及晨昏活動,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蟲。有冬眠習性。

簡介

跳鼠科動物身體中、小型,體長5.5~26厘米;頭大,眼度大,吻短而闊,須長;毛色淺淡,多為沙土黃或沙灰色,無光澤,與棲息地的景色接近;後肢特長,為前肢長的3~4倍,後肢外側2趾甚小或消失,落地時中間3趾的落點很接近,適於跳躍,一步可達2~3米或更遠,有些種類如三趾跳鼠、櫛趾跳鼠等的後足掌外緣生有1~2列硬密的白色長毛,既可在跳躍時保持後足在鬆散土地上不致下陷,又可在挖洞時藉以將土推出洞外;尾甚長,9.5~30厘米,在跳躍時用以保持身體平衡,並能以甩尾的方法在跳躍中突然轉彎,改變前進方向,以躲避天敵的捕捉;多數跳鼠尾端具扁平形的由黑白兩色毛組成的毛穗,跳躍時左右晃動,以迷惑天敵,使之無法判斷其準確落點。

評價

跳鼠科動物多在夜間及晨昏活動。夜間活動時,主要靠耳殼百和聽泡來接收和放大周圍的微弱聲響,以躲避天敵和辨別方向,因此,耳殼和聽泡都非常發達,耳長多在1.5厘米以上,最長可達6厘米。跳鼠科動物都有冬眠習性,以尾部積累的脂肪在蟄伏期間補充機體能量的消耗。跳鼠科動物主要吃植物,在夏季也捕食昆蟲。多每年4月開始發情交配,一般年產仔2窩,於7~8月間停止生育,但有些種類年產3窩,於9月結束繁殖,每胎產1~6仔,多數為2~4仔。[1]

參考文獻

  1. 跳鼠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