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路關
圖片來自nownews

路關是臺灣宗教活動常見用語,包含兩種意義:「路」指遊行隊伍行進的路線,「關」則指路線所經過的廟宇、神壇等定點。廟宇透過公告路關的方式,讓信徒知道本次進香、巡境或繞境活動所經過的路線,以方便當地信徒在沿途擺設香案迎接,或者就近前往路線經過的廟宇、神壇參拜。

路關的展示方式

行前通知

當遊行時間及地點決定後,廟方會張貼公告告知信徒,現在則同時透過信件、網站等進行公告。此外,遶境經過的地方或者廟宇都必須貼上香條,貼香條的目的是要公告給沿途的百姓、廟宇,某月某日什麼神明因舉行某些慶典或者宗教儀式,在遶境的時候會經過此地。香條張貼的方式有特定意義,如果是活動主辦單位以及神明會停駕、駐駕的廟宇,才將香條直貼;如果只是路經此地不作停留,則香條必須斜貼,而斜貼的方式必須指向遶境隊伍前進的方向,讓有參與遶境的隊伍知道行進的方向,並在最後一頂神轎經過之後,隨即將香條撕去,而廟宇也才可以將香案桌收拾起來。[1]

遊行隊伍展示

除了行前通知外,遊行當天也會在隊伍最前端設置路關牌,用以昭告此次繞境或進香遊行的路線,同時也可以維持出巡隊伍的完整與莊嚴。對於長距離的進香遊行,為減輕人員負擔,也有以車輛代替手持的形式,稱為路關車。由於路關牌路關車位於遊行隊伍最前端,同時也有告知沿途信徒及廟宇神明主轎即將到達,請做好準備的意義。目前則可透過GPS定位的方式,透過網路APP隨時顯示神明主轎所在位置,以方便信徒預做準備。

路關的產生

由於路關是神明遊行的路線,因此時間與地點原則上也需經由神明指示才能決定。產生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以下幾種:

  • 神明指示:由廟宇主神透過扶乩或降筆等儀式直接指示
  • 神明同意:由廟方人員擬定路線,再以擲筊方式請示主神認可
  • 沒有路線:此種方式十分少見,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最有名的例子。每年進香事先只決定「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等日期,至於路線則由媽祖主轎決定,當遇到岔路時,有時會停轎甚久才突然選擇其中一條路前進,2011年甚至出現主轎捨棄西螺大橋不走,轉而帶領眾信徒跨越濁水溪的案例。這樣獨特的進香方式已持續百餘年,成為全臺灣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參考文獻

  1. 陳韋豪.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路關. 2009-09-09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