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跨湖橋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跨湖橋遺址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廂街道湘湖南岸,是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8000~7000年。2002年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湘湖位於蕭山市區西南,地處東北-西南走向的兩座小山丘之間,呈長條狀,早在《水經注》中就有記載,時稱「西城湖」。湖中狹窄處建橋名曰「跨湖橋」,南為上湘湖,北為下湘湖。跨湖橋遺址位於橋南約700處,屬上湘湖地界。遺址與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1990年對其首次發掘,2000~2001年第二次發掘,2002年第三次發掘,發掘面積總計1000餘平方米。2003年5月又在跨湖橋遺址東北約2千米處(湘湖東北岸)發現下孫遺址,兩者的時代及文化內涵相同。跨湖橋遺址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約1~3米。據碳十四測定經樹輪校正表明遺址的年代距今約8000~7000年。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等。出土獨木舟一艘,殘長560厘米,寬約29~52厘米,松木製造,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出土木弓一件,殘長121厘米,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木弓。

考古價值

浙江傳統的考古學文化分為河姆渡文化與馬家浜—良渚文化兩支,分處錢塘江南北的寧紹、杭嘉湖平原,兩支文化的相互傳播、相互融合以及認識上的相互說明構成了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基本線索,並對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史前文化研究發生着重要影響。地處古浦陽江流域的跨湖橋文化類型將成為一種「第三力量」。從跨連肩頸的雙耳罐等因素看,竟似與湘贛地區有更多的聯繫,這就將本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存在置於一個更為開放的系統中。跨湖橋文化的分布還不清晰,特別是遺址很快就被淹沒,在時空上更顯示出某種「孤獨」性。作為本地區最早的史前遺址,跨湖橋文化以何種角度、何種方式影響與介入東南沿海地區史前文化的發展進程,尚是一個謎。

學術意義

跨湖橋文化遺址要早於河姆渡遺址1000年,是當時發現的浙江省境內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跨湖橋遺址的文化面貌非常獨特,是一種獨立的文化類型。這一發現,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是浙江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重要證據,她也再次有力地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視頻

跨湖橋遺址 相關視頻

《探索發現》 20150717 三探跨湖橋
跨湖橋遺址竟有8000年,擱淺多年重新挖掘,重大發現令人驚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