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足別瑤族苗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足別瑤族苗族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下轄鄉,位於西林縣東南部,東與那佐苗族鄉相鄰,西、北與西平鄉那勞鎮接壤,總面積268.8平方千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那勞(維新)屬西林縣西區一段。1984年,從西林縣那勞公社分出設立足別瑤族苗族鄉。截至2019年末,足別瑤族苗族鄉總人口9228人;瑤苗同胞占全鄉人口50%以上。下轄6個行政村。2016年,足別瑤族苗族鄉生產總量7.40萬元,年均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萬元,增長12%;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720元,增長11%。2018年,足別瑤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1]

中文名: 足別瑤族苗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

地理位置:西林縣東南部

面 積: 268.8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7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季候

人口數量: 7688人

車牌代碼:桂L

人 口: 9228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足別,為壯語地名,意為放鴨子的河邊。

民俗文化

足別瑤族苗族鄉民俗文化有瑤族「盤王節」、「度戒」、藍靛染布和苗族跳坡節、蘆笙、口弦等。

建置沿革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那勞(維新)屬西林縣西區一段。

民國十一年(1922年),稱那勞團務所,後改那勞鄉。

1951年8月,屬隆林各族自治縣第七區。

1958年,稱維新公社。

1961—1962年,實行小公社制,分為那勞和白老兩個公社。

1984年,從西林縣那勞公社分出設立足別瑤族苗族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足別瑤族苗族鄉下轄6個行政村:南灰村、板橋村、足別村、央龍村、者麼村、平木村,共46個自然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足別瑤族苗族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東南部,東與那佐苗族鄉相鄰,西、北與西平鄉、那勞鎮接壤,總面積26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足別瑤族苗族鄉屬土山區。

氣候

足別瑤族苗族鄉屬亞熱帶季風季候,年均氣溫為20℃,溫和多雨。

自然資源

足別瑤族苗族鄉有耕地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3500畝,森林覆蓋率達87.1%;植被有桫欏群。

人口

截至2019年末,足別瑤族苗族鄉總人口9228人;其中純瑤族的平木村和純苗族的央龍村,瑤苗同胞占全鄉人口50%以上。

經濟

綜述

2016年,足別瑤族苗族鄉生產總量7.40萬元,年均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萬元,增長12%;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720元,增長11%。

2018年,足別瑤族苗族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6年,足別瑤族苗族鄉糧食產量達4055噸,同比下降了2.95%;全鄉新種優質水果86.67公頃,規模達400公頃;全鄉新增油茶產業36.67公頃,低產改造100公頃,油茶規模達突破666.67公頃;全鄉新增蜂箱800箱,規模達2100箱;建成養殖規模500隻山羊養殖場2個,存欄量達5000隻,生豬養殖達2.50萬頭,黃牛養殖達750頭,山羊養殖存欄達3.50萬頭,林下養雞5萬隻,麻鴨養殖1.80萬羽。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足別瑤族苗族鄉有鄉中心完小所,村中心完小2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足別瑤族苗族鄉已建成平木、央龍兩村文化活動場所,組建平木村「盤王度戒」群眾業餘文藝隊、央龍村蘆笙表演業餘文藝隊。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足別瑤族苗族鄉有衛生院1所。

精準扶貧

2016年,足別瑤族苗族鄉核驗脫貧125戶貧困戶504人,由於易地搬遷原因實際脫貧80戶310人,回退45戶194人,仍有297戶1218人未脫貧(其中者麼77戶328人,央龍76戶338人,平木28戶111人,足別84戶325人,板橋26戶95人,南灰6戶21人),貧困發生率為14.69%。

交通運輸

足別瑤族苗族鄉有X932公路過境。

視頻

秤架瑤族鄉《瑤山情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