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國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國公
圖片來自技點網

越國公,中國古代爵位,最初是北周設立的,本是皇室爵位,低於郡王爵。隋朝開始封功臣為國公。國公成為大臣和平時期最高的封爵,當然主弱臣強時期郡王、親王也是有的。 比較出名的越國公有:隋朝楊素、唐朝馮盎、宋朝張世傑、明朝胡大海等。[1]

基本信息

本 名: 楊素

民族族群: 漢

出生日期: 544年

唐朝越國公

  1. 汪華(586~649) 本名世華,字國輔,號英發。安徽歙縣登源(今屬績溪縣)人。幼年喪父,隨母投靠外公。拜南山和尚羅玄為師習武。後參加郡府官軍,以英武智勇深得將士擁戴 。隋末率眾起義,占據歙州,相繼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饒州,建號稱號吳王,六州賴以平安十多年。唐武德四年(621),奉表歸唐,詔使持節,總管六州諸軍事 ,歙州刺史,封上柱國、越國公。貞觀二年(628),他奉詔晉京,授為左衛白渠府統軍。十七年改忠武將軍、右衛積福府折衝都尉。十八年,太宗征遼,命其任九宮副監。二十三年病歿於長安。「唐封越國三千里,宋賜江南第一家」越國公汪華的子孫遍布海內外,現在汪氏人口在全國排名前一百。汪姓人士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他的後裔,所以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說。
  2. 馮盎(571-649年),字明達。冼夫人之孫,馮仆之子。隋開宣九年(589年),冼夫人助隋統一了嶺南,冊封為宋康郡(今陽江縣織 、上洋一帶)夫人,馮盎為宋康令 。次年,番禺俚族首領王仲宣作反,圍州城。冼夫人派馮盎進擊叛軍,與隋援軍會合,擊敗了王仲宣。隋文帝任馮盎為高州刺史(州治在今陽江城)。仁壽二年(602年)冼夫人積勞病逝。不久,潮、成等五州僚叛,馮盎繼承祖母遺志,馳至京師請討叛亂,文帝令左僕射楊素與馮盎論討賊策略,楊素極贊其論列,令馮盎即率江南、嶺南兵進擊叛軍。亂平,授馮盎成州(今甘肅渭川)刺史。
  3. 武德五年(622年),馮盎率眾降唐,被授上柱國、高州總管,封越國公。貞觀五年(631年),羅州(今化州)、竇州(今信宜市)的僚族叛變,太宗令馮盎為先鋒,迅速平定了叛亂。馮盎善於治理地方,很得人心。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馮盎卒於高州任上。後葬於州治東山南麓(今陽江城東山花廳村後,50年代後期墓毀)。 [2]

北周越國公

宇文盛,字立久突,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武成元年(559年),封越國公。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越王。從平齊,進位上柱國。歷相州總管、大冢宰。大象元年(579年),遷大前疑、太保。其年,詔以豐州武當、安昌二郡,邑萬戶為越國,盛出就國。大象二年(580年),朝京師,並其子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隋朝越國公

楊素(544—606.8.31)字處道。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隋朝權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進楚國公。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