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趕風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學名:趕風紫 拉丁學名: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馬鞭草科 亞   科:牡荊亞科 屬:紫珠屬 種: 紫珠 命名者墼年代:Levl.,1911

簡介

別名紫珠草、止血草,大風葉,假大艾,

來源 :馬鞭草科紫珠屬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own及白棠子樹C. dichotoma (Lour.)K. Koch.,以莖、葉及根入藥。春、夏、秋采葉及嫩莖,鮮用或曬乾研末;根四季可采,切片曬乾。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炎

用於衄血,咯血,胃腸出血,子宮出血,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複方

①治腸胃出血:干紫珠葉末三至五分。調冷開水,每四小時服一次;繼用紫珠末二錢,水煎,代茶常飲。

②治血:干紫珠葉末五至七分。調雞蛋清,每四小時服一次;繼用干紫珠葉末二錢,水煎,代茶常飲。

③治衄血:干紫珠葉二錢。調雞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葉末塞鼻。

④治創傷出血:鮮紫珠葉,用冷開水洗淨,搗勻後敷創口;或用干紫珠葉研末敷滲,外用消毒紗布包紮之。(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跌打內傷出血:鮮紫珠葉和實二兩,冰糖一兩。開水燉,分二次服。(《閩東本草》)

⑥治一切咽喉痛:取鮮紫珠葉一兩。洗淨,水二碗,煎一碗服,或煎做茶常服。(《閩東民間草藥》)

⑦治拔牙後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葉末塞之。(《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赤眼:取鮮紫珠草頭一兩,洗淨切細,水二碗,煎一碗服。(《閩南民間草藥》)[1]

藥理作用

止血作用

紫珠草注射液對人可使血小板增加,出血時間、血塊收縮時間、凝血酶元時間縮短。

對蛙腸繫膜表現血管收縮,將紫珠草溶液滴於家兔腸壁上,

可引起腸管強烈痙攣收縮,漿膜由粉紅變白,對家兔出血時間可使之縮短。

以紫珠草提取液為主藥的35號止血粉,對狗肝、脾創傷及槍傷均有止血作用。

抗菌作用

紫珠草對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

臨床應用

止血

採用下列不同劑型內服、注射及局部外用:

粉劑-每次口服1~2克,美日3次;

或每次1~5克,每日6~10克。亦可局部外用,治療鼻衄、創傷出血,以及拔牙後出血。

溶液-用紫珠草提取物的乾燥品配成10%溶液,再製成止血紗布,用於各種手術止血。

㈢注射液-以紫珠草葉經乙醇提取製成,每2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此外,還可製成煎劑、片劑等服用。

上述各種製劑,臨床應用於各種疾病引起的咯血、嘔血、衄血、牙齦出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以及各種手術創面滲血等,均有止血效果。

治療燒傷

以1:1紫珠草液調三黃散(大黃、黃芩、黃柏等分研粉),塗布創面(不宜太厚),

干後便形成薄片狀藥痂。若藥痂有裂痕、脫落,或有分泌物,

需及時清除,重新上藥。通常藥痂不必剝除,創面癒合後可自行脫落。據11例觀察,對Ⅰ、Ⅱ度燒傷有控制創面感染、減少滲出,促進癒合等作用。

治療痔瘡

用紫珠草製成"枯痔液"(每100毫升含紫珠草250克,明礬3克),

以注射方式治療內痔、混合痔及環狀痔等共576例,結果痊癒561例(97.3%),

好轉15例(2.7%)。混合痔、環狀痔因病情複雜,需分期治療。

注射時以細針頭直接穿刺於齒線以上的痔核部分,感覺有一定的"漂浮感"時(以防注入肌層),即略微回抽,如無回血即可注入藥液。

每一痔核按大小可注入0.3~1毫升。如有數個痔核時,可根據患者情況1次注射或分期分批註射。

內痔注射後,約經1~3天痔核即見枯萎收縮,成暗藍色、表面光滑之梭形硬結而告愈;少數病例在1周內治癒。

混合痔注射後,有時藥液向皮下擴散,引起外痔的炎症水腫,其後炎症水腫消退,痔核亦枯萎消退而治癒;

這種局部變化主要發生在較重的病例,其治癒時間較無炎症反應者略為延長。

環狀痔注射後的局部變化與混合痔基本相同,但因其病情重,反應亦較重,

故治癒時間亦較長。注射後部分病員有畏寒感覺,持續10~30分鐘;兩例發生尿瀦留;兩例因注射過深和注於齒線之外,

分別引起坐骨直腸窩炎和注射局部感染化膿[2]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粗糠狀星狀毛。

葉片卵狀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8cm,寬4-7cm,頂端長漸尖至短尖,

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干後暗棕褐色,有短柔毛,背面灰棕色,密被星狀柔毛,

兩面密生暗紅色或紅色細粒狀腺點;葉柄長0.5-1-cm。

聚傘花序寬3-4.5cm,4-5次分歧,花序梗長不超過1cm;

苞片細小,線形;花柄長約1mm;

花萼長約1mm,外被星狀毛和暗紅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

花冠紫色,長約3mm,被星狀柔毛和暗紅色腺點;雄蕊長約6mm,花葯橢圓形,細小,長約1mm,藥隔有暗紅色腺點,藥室縱裂;子房有毛。

果實球形,熟時紫色,無毛,徑約2mm。花期6-7月,果期8-11[3]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00-2300m的林中、林緣及灌叢中。

紫珠屬亞熱帶植物,喜溫、喜濕、怕風、怕旱,適宜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溫度15-25℃,年降雨量1000-1800mm,

土壤以紅黃壤為好,在陰涼的環境生長較好。

常與馬尾松、油茶、毛竹、山竹、映山紅、尖葉山茶、山蒼子、芭茅、楓香等混生。

主要價值

園林:紫珠株形秀麗,花色絢麗,果實色彩鮮艷,

珠圓玉潤,猶如一顆顆紫色的珍珠,是一種既可觀花又能賞果的優良花卉品種,

常用於園林綠化或庭院栽種,也可盆栽觀賞。其果穗還可剪下瓶插或作切花材料。

藥用:苗藥--Reib jid dous nqind(銳的斗青),Det ghab diod(豆嘎先) :

根、枝、葉治消化道出血,止血,治創傷性出血《苗醫藥》。

基諾藥--旗諾描積:根和枝葉治血崩,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後瘀血腹痛《基諾藥》。

根、莖葉(珍珠楓--辛,平。活血通經,祛風除濕,

收斂止血。用於月經不調,虛勞,帶下病,產後血氣痛,外傷出血,風寒感冒;外用於蛇咬傷,丹毒

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紫珠種植園地宜選擇無水質、空氣和重金屬污染,交通、排灌方便的背風背西曬的旱土、天水田、二于田或坡地種植。

於9-10月間挖30cm深、30cm寬的栽植溝,每米栽植溝中施有機肥3-4公斤並與土拌勻。天水田、二乾田要開好排水溝。

科學栽植,11月至翌年3月下雨前後是栽植紫珠的最佳時期。

栽植時要求苗正,深淺適度,踩緊根部土壤。其他時期栽植影響成活率及當年產量。株行距0.3米×1.5米,畝植1500株。

管理養護:紫珠栽培管理粗放,落果後剪去當年的枝,粗壯的留1-2節,每年可以結果。

肥水管理:紫珠不耐澇,雨季要注意排水,乾旱季節灌水能有效提高產量。

紫珠基肥以沼渣肥、豬牛糞、枯餅肥、生物菌肥為最佳。在4-10月,每2個月施一次稀薄糞水,對紫珠生長十分有利。

4月份需中耕除草一次(不能用除草劑),砍伐後鬆土,按每米栽植溝3公斤有機肥施足基肥。

植物文化

花語;紫珠的花語是「聰明」,拉丁學名的含義是「美麗的果實」,日本有紫珠一部古典名著叫《源氏物語》,

把美麗幽雅的女性比喻為紫珠。紫珠的民間贈花禮儀:

將長長的紫珠花枝插入白色的花瓶,花瓶的上部系上淡紫色的細緞帶,連花瓶一起贈上。

視頻

農村這種野花,學名叫「紫珠」,對於治療「婦科病」有特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