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遠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遠錦

來自 新浪 的圖片

趙遠錦,男,1982年9月出生,江蘇省射陽縣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2],國家優青,江蘇省傑青,英國皇家化學會(RSC) Fellow。

2006年6月獲東南大學醫學學士學位,2011年3月獲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9年9年-2010年9年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做Research Scholar. 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5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曾任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22年1月,入選「中國化學會第七屆(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遴選專家」名單。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外文名稱----Zhao Yuanjin

出生日期----1982年9月

出生地點----江蘇省射陽縣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2015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畢業院校----東南大學

人物經歷

2001年9月 - 2006年6月 東南大學 臨床醫學 醫學學士

2006年6月- 2011年3月 東南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工學博士

2009年9月 - 2010年9月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 科學學院 Research Scholar

2011年3月畢業後後留校工作(講師) ,並於201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1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研究方向

1 微納結構生物材料

通過微流控技術,結合微加工等手段,製備微-納米尺度的功能生物材料,用於藥物緩釋和肝臟組織工程等。

2 仿生智能界面材料

以自然界中生物體為模型,開發具有仿生結構的功能界面材料,用於生物傳感及界面浸潤性研究。

3仿生器官芯片

基於微納結構材料,結合微流控技術,構建類體的心臟、肝臟、腫瘤等器官芯片,進行藥物評估應用。

主要貢獻

研究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 (21105011) 。

2.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27。

趙遠錦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3. 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納米技術專項)(ZXG2012021)。

4. 東南大學重大科學研究引導基金(3207032104)。

5. 東南大學創新基金(Seucx201104)。

科研成果

近年來,趙遠錦教授致力於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在Adv. Mater.(7篇)、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3篇)、Adv. Funct. Mater.(3篇)、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Mater. Today以及Science Advances、PNAS等雜誌發表SCI論文95篇,其中70篇IF大於5,25篇IF大於10,論文被引3000餘次(H因子為29);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64篇,IF之和為650;研究成果獲授權專利25項,其中轉讓2項。

2017年3月,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心臟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基於微流控技術開發了系列仿生螺旋纖維,並將其作為微彈簧用於心肌細胞收縮力學的傳感,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5765)上。他們研究發現通過調節多相流體在微流控通道中的流動行為,再結合流體的快速凝膠化,得到了具有連續螺旋結構的微米纖維。而利用微流控技術的優勢,通過拓展流體通道,還可製備得到多組分結構、核殼結構以及雙螺旋結構的螺旋纖維。由於構成纖維的水凝膠材料具有較好的柔性,研究人員在流體中摻入具有磁響應、溫度響應的物質就可以賦予螺旋纖維不同的刺激響應功能,表現為彈簧的基本特性,即螺距的可復性改變。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將螺旋纖維連接在培養有小鼠心肌細胞的水凝膠膜上,發現隨着心肌細胞的規律跳動,纖維的螺距發生規律性變化,而通過測量纖維的彈性模量就可以推算出膜上心肌細胞的收縮力大小,實現了心肌細胞收縮力的傳感。該技術在心肌相關的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2017年5月,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自修復生物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人體組織自修復過程啟發,開發了三維交聯網格的混合水凝膠體系,賦予了各種軟物質生物材料自修復功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綜合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研究人員通過向無自修復功能的反蛋白石凝膠網格內灌注具有自修復功能的另一種凝膠,就可賦予複合材料自修復功能,這類材料在自修復前後都表現出了較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了其潛在的生物醫學價值。另外,由於複合材料的有序微結構以及其光波衍射色彩得到保存,因此,利用這類具有自修復功能的複合材料還可構建出三維的結構色圖案,為新概念防偽及光波導等提供新的方案。

2017年6月,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微流控芯片液滴操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受豬籠草等植物結構的啟發,構建了電熱調控表面浸潤性的形狀記憶多孔薄膜材料。這一設計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快速響應性以及簡單但持久的調控性。通過程序性的施加電場,可以改變薄膜的多孔結構,調節表面浸潤性,進而實現對表面液滴滑動路徑的操控,從而達到微孔板精準加樣的目的。該技術源於自然又超越自然,在生物醫學領域微孔板加樣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刊物《科學》雜誌的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1700004)上。

2018年3月,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遠錦教授課題組在"器官芯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變色龍變色機制的啟發,將"活體"結構色水凝膠材料整合到微流體中,開發了具有微生理可視化功能的"心臟芯片",為藥物篩選以及單細胞生物學研究等提供了嶄新的平台。該研究成果於2018年3月29日以"Bioinspired living structural color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Robotics》(科學-機器人)雜誌上。這也是該雜誌刊發的首篇中國學者獨立完成的論文。

2018年6月,趙遠錦教授團隊在"器官芯片"研究中取得的重要進展,課題組成員受細胞內酶串聯催化反應機制的啟發,構建了仿生串聯酶催化系統,開發了具有解酒等功能的"肝臟芯片"。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構建具有肝臟解毒功能的"肝臟芯片"是"器官芯片"研發的重要內容,研究人員通過將酒精代謝相關的酶載入微膠囊中,開發了促進酒精代謝的仿生串聯催化系統。結果表明,這種仿生串聯催化系統表現出類似於肝臟的良好的酒精初步代謝功能,有望用於肝臟解毒功能的研究與替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

代表性論文

(1)Shang LR, Cheng Y,ZhaoYJ*.Chem. Rev.2017, 117, 7964-8040.

(2)Yu YR, Fu FF, Shang LR, Cheng Y, Gu ZZ,ZhaoYJ*.Adv. Mater.2017,29, 1605765.

(3)Wang J, Sun LY, Zou MH, Gao W, Liu CH, Shang LR,Gu ZZ,Zhao YJ*.ScienceAdvances2017, 3, e1700004.

(4)Fu FF, Chen ZY, Zhao Z, Wang H, Shang LR, Gu ZZ,Zhao YJ*.PNAS2017,114, 5900-5905.

(5)Yu YR, Shang LR, Gao W, Zhao Z, Wang H,ZhaoYJ*.Angew. Chem. Int. Ed.2017, DOI:10.1002/anie.201705667.

(6)Shang LR, Gu ZZ,Zhao YJ*.Mater. Today2016, 19, 420-421.

(7)Liu CH, Ding HB, Wu ZQ, Gao BB, Fu FF, Shang LR,Gu ZZ,Zhao YJ*.Adv.Funct. Mater.2016, 26, 7937-7942.

(8)Shang LR, Fu FF, Cheng Y, Wang H, Liu YX,ZhaoYJ*, Gu ZZ*.J. Am. Chem. Soc.2015, 137, 15533-15539.

(9)Zhao YJ*, Shang LR, Cheng Y, Gu ZZ*.Acc. Chem. Res.2014, 47, 3632-3642.

(10)Ye BF, Ding HB, Cheng Y, Gu HC,Zhao YJ*,Xie ZY*, Gu ZZ*.Adv. Mater.2014,26, 3270-3274.

(11)Xie ZY, Cao KD,Zhao YJ*, Bai L, Gu HC, Xu H, Gu ZZ*.Adv. Mater.2014, 26, 2413-2418.

(12)Cheng Y, Zheng FY, Lu J, Shang LR, Xie ZY,ZhaoYJ*, Cheng YP*, Gu ZZ*.Adv.Mater.2014, 26, 5184-5190.

(13)Zheng FY, Cheng Y, Wang J, Lu J, Zhang B,ZhaoYJ*, Gu ZZ*.Adv. Mater.2014,26, 7333-7338.

(14)Zhao YJ*,Gu HC, Xie ZY, Shum HC*, Wang BP, Gu ZZ*.J. Am. Chem. Soc.2013,135, 54-57.

(15)Zhao YJ,Xie ZY, Gu HC, Zhu C, Gu ZZ*.Chem. Soc. Rev.2012, 41, 3297-3317. (IF:38.618)。

(16)Zhao YJ,Shum HC*, Chen HS, Adams LLA, Gu ZZ*, Weitz DA*.J. Am. Chem. Soc.2011, 133, 8790-8793.

(17)Zhao YJ,Zhao XW, Tang BC, Xu WY, Li J,Hu J, Gu ZZ.Adv. Funct. Mater.2010, 20, 976-982.

(18)Zhao YJ,Zhao XW, Gu ZZ*.Adv. Funct. Mater.2010, 20, 2970-2988.

(19)Zhao YJ,Zhao XW, Hu J, Li J, Xu WY, GuZZ*.Angew. Chem. Int. Ed.2009, 48,7350-7352.

(20)Zhao YJ,Zhao XW, Hu J, Xu M, Zhao WJ,Sun LJ, Zhu C, Xu H, Gu ZZ*.Adv. Mater.2009, 21, 569-572.

獲獎記錄

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2014年獲"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3]

2015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