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謙(明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謙
圖片來自技點網

趙謙,亦名趙為謙,字古則,號考古先生,浙江餘姚人,曾任國子監典簿。明初著名教育家,儒學大師,儒客大家,後世稱「海南夫子」、「海南聖人」、「字學宗師」。

基本信息

本 名:趙謙

別 名:趙為謙

字:古則

號:考古先生

所處時代:明朝

出生地:浙江餘姚馮村

出生日期:1351年

逝世日期:1395年

主要作品:《童蒙習句》、《學范》

主要成就:「海南夫子」、「海南聖人」、「字學宗師」

人物生平

趙謙,字古則,號考古先生,浙江餘姚人。他自幼勵志聖學,曾作治學座右銘云:"士之為學,必先窮理,窮理必先讀書,讀書必先識字。故曰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明則六經如指諸掌。"趙謙博究六經百氏,尤精於文字學,為時所推重。襲封"聖人"世職的孔子後裔孔士行和趙謙見面後,深為他的學問所折服。明初文壇宗主大學士宋濂看了他的著作後,亦讚嘆道:"吾輩不及。"

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命詞臣修《正韻》,他應聘而出。雖然大學士宋濂很欣賞他的才華,但仍因其年紀較輕為眾人看輕,被黜為中都國子監典簿。趙謙為人剛直,"正義所在,目無王公"。因此,第二年便因與上司論事不合而遭貶罷官。趙謙不以為意,"放歌東歸,益肆力於著述,學者翕然從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趙謙得到吏部侍郎侯庸的保薦而復被舉用。趙謙對官場中勾心鬥角的事很是反感,覺得在朝中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趙謙毅然放棄京官的優越地位,主動到被稱為"蠻夷萬里"的海南瓊山任儒學教諭。

海南自古是個蠻荒之地,文化非常落後,雖然自宋代蘇東坡、胡銓等人流放來瓊,大力宣揚文教,但直至明初,讀書人還很少。瓊山知縣在儒學的旁邊築了一個考古台,給趙謙作著述之所。為了培育人才,趙謙還編寫了一本《童蒙習句》的識字課本和一本定名《學范》的教科書。趙謙生平著述不少,傳世者還有《聲音文字通》、《六書本義》、《造化經倫圖》、《歷代譜贊》等書。其中《聲音文字通》在永樂初由趙謙門人柴文敬呈上朝廷,明成祖下詔藏於秘閣,並作為考文重典。

趙謙辦學不分民族、貴賤,一視同仁。他的學生,既有貴介公子,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漢族青年,也有黎家子弟。此外,還有不少青年從遠方慕名而來,其中較著名的有合肥王仲迪、蒲田朱伯紹、三山鄭尚賓、風陽孫仲岳、臨川吳均平等。

趙謙在海南辦學,"文風由是丕變,今瓊人家尚文公禮而讀孔子書,一洗千古介麟之陋,出而北仕於中州,中州士大夫不敢鄙夷之者,未必無所自也。"後人因此讚譽道:"海南子弟,得聞聖學,實自謙始。"後來,大家乾脆稱他為"海南聖人"、"海南孔夫子"。

趙謙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0月1日病死於任所。趙謙死後,眾門生如喪己父,悲痛萬分,將他安葬於府城南門外六角井附近,爭相負土築墓,春秋祭祀不絕。

江南第二泉

江南第二泉位於雨花台東崗,原名雨花泉。

因清泉一泓在永寧寺內,又曾稱永寧泉。泉凡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宋陸游品為第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其書題「第二泉」匾額,後毀無存。

歷史評價

明邱睿《考古趙先生像贊》評價他為「南海木鐸,後學山斗」。「南海木鐸」是讚頌他為海南文化教育作出的「拓荒之功」,「後學山斗」是推崇他卓越的學術成就。

朱彞尊《趙謙傳》描述了趙謙四處交友求學的情況:「天台鄭四表善《易》,則從之受《易》。定海樂良、鄞鄭真明《春秋》,山陰趙俶長於說《詩》,迮雨善樂府,廣陵張昱工歌詩,無為吳志淳、華亭朱芾工草書篆隸,撝謙悉與為友。」

明解縉「教官,聖人之木鐸也,吾當賀聖人於南海之濱有增一木鐸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