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進那座殿堂(尹曉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進那座殿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走進那座殿堂》中國當代作家尹曉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進那座殿堂

文學,可以算作精神的殿堂吧。自古進來的就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奇的,讓人們熟悉了他的身影;另一種是痴迷的,讓人們記住了他的名字。

甲辰龍年,遼寧文學院迎來40華誕。撫順作家協會在校友會中設專欄徵集紀念文章。從遼寧文學院走出來的,多半心裡都揣着不同的文學夢,那種渴望仿佛要讓自己燃燒起來,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吧。我倒不是出自這座學院,只是應了作家協會邀請來撰寫心中的感懷,為文學,為文友,也為自己。

遼寧文學院誕生於1984年。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文學的春天剛剛到來。當時我也正走在文學的邊緣,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帶着對文學的敬仰,從師範學校畢業不久,又躊躇滿志考入了教育學院中文系。記得在上全市公開課前,校長試聽後,邊往教室外面走邊說,「課講得不錯,但是超大綱了。」也許這就是自己走進文學邁出的第一步吧,希望每節課都讓學生感受更多的文學魅力。

在這40年當中,遼寧文學院為撫順這座共和國工業搖籃培養了百餘學子。這些人可以支撐自己的心靈,支撐自己的職業,甚至支撐一座城市。因為文學始終代表着先知,在社會飛快的變革中,對各類人才的競爭,其中文史專業備受青睞。後來一種幸運讓自己走進了文學隊伍,也開始了不間斷的思考。

文學這個圈子很小,轉來轉去都會成為熟人。就在幾天前, 一場文學講座讓自己也走近了遼寧文學院。省作協與遼寧文學院共同組團來撫順走基層搞文學創作培訓講座,機會難得,撫順作協在人員安排自然是優中選優,自己有興也參加了這次創作培訓。兩個多小時目不轉睛之後就在想,眼下還有什麼可以打動人心?也許只有文學才有這樣的力量吧。儘管自己早已過了為別人所感動的年齡,儘管培訓內容是小說創作而自己喜歡的是散文,可文學裡流淌出的鮮活與純淨,還是讓自己已經木訥的神經有了難得的興奮,並在一邊聽講中不自覺開始了思想的漫遊。

文學是帶有光環的,可以照亮現實生活。聰慧的民族都喜歡讀書。即使在我們這個人均讀書還很少的民族,讀書依舊透着儒雅。自古書香便是少數人的享受,此刻聽講座的40多人就屬於這個人群吧。守着農耕文化兩千餘年,偌大的群族,溫飽始終是現實版的生存文化。「吃了麼」成了最基本的文化交流。社會進步讓文學不斷點亮着人們的生活,從閱讀報紙雜誌到聽廣播看電視再到捧着手機瀏覽網絡信息,「吃了麼」變成了「早上好」。酒店餐桌上演繹着各種「嗨」到極致的詩賦朗誦,日益龐大的「低頭族」如饑似渴捧着手機閱讀……這是文化也是文學的魅力吧。

熱愛文學仿佛一場艱辛的苦旅。穿行於歷史與現實之間,「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註定要孤獨跋涉。高爾基的文學夢是從忍着飢餓守在茶爐旁勞作開始的;大仲馬的文學體驗和思考是只有經歷最悲慘的不幸才能體會生活的最大快樂;羅曼·羅蘭筆下鐫刻的是生命建築在痛苦之上而且整個生活貫穿着痛苦;魯迅對文學的感悟是目睹血淋淋的吃人制度需要勇敢地發出那一聲吶喊。莫言用自己的艱辛跋涉在歷史與現實的苦痛中感嘆文學從來不是用作歌唱的工具。很多人閱讀讚美文學家留給世界的力作,卻很少思考他們的人生。所以,那些時尚追逐文學浪漫的,最終可能只是好奇的文學看客。環顧左右,身邊的文學青年20年後是否也會像今天的自己帶着心靈的斑駁去翹首朝向穹頂的光亮。

文學還背負着社會的沉重。很多人可能還沒有想過,文學工作者最終為社會付出的是靈魂甚至生命,只是因為今天的寫作還陶醉在淺嘗輒止的文字後面帶來的功利之中。這是那些所謂「玩文學」的自我解嘲。也許寫着寫着就會發現,原來文學是一種自覺,一種心甘情願苦中作樂的自覺。這中間流淌的註定是無我,每時每刻都會用心靈去打造一種神聖。讓人無法忘卻的是剛剛過去的三年疫情。口罩後面每個生命都行走在死亡的邊緣,所有人性和心性都是真實的袒露。在後來的統計中,很多作協會員無聲無息加入到了逆行隊伍之中,默默地去承擔那份主動擔起的責任。回想書架上擺放的那張鮮紅的由街道和社區授予的「群策群力,戰疫有你」榮譽證書,更加真切地意識到,手中握着筆的也可以成為戰士。

會場裡的掌聲與時斷時續的聯想來回切換着,浩瀚的文學歷史與紛繁的生活現實交織着,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今天的文學環境。抑或還有多少人願意守在歷史的窗口,去審視文學的力量。有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里,有作者時年50的白髮感嘆,有生動直白的視覺誇張,還有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十年報國無門的憂愁。有如「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生動描繪里,不僅有秦牧眼裡驪山阿房宮的雄偉奢華,更有對歷史的頓足嘆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時代造就了文學,也造就了文學的殿堂。一個文學工作者,無論師出何處,無論為哪一種文學樣式所吸引,都背負着同樣的責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願遼寧文學院走出的文學誌士,為這個時代謳歌出生命與生活更多美的旋律。

文學講座之後,大家一起拍了張合影。也許若干年後,照片裡會溢出更多的生動故事。

2024.3.28(晨)[1]

作者簡介

尹曉暉(筆名淨緣),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首都文學》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