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收穫的季節(王德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走進收穫的季節》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德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進收穫的季節
6月,又一個麥子成熟的季節,我依往年慣例,買了些蔬菜,乘上前往家鄉的公共汽車。公路兩旁金黃的麥田裡,不時閃過一個個正在彎腰收割的農家子弟。這時,我似乎聽到了那鐮刀割麥的「嚓嚓」聲,本能地勾起我對十五年前少年時代的回想。
黃天無閒人。學校放忙假了,我們這些不夠條件的「勞動力」,大凡從事的是看麥、曬麥、給麥客引路提水等一些小雜活。記得有一次,我和小強被派去頭畛栽麥捆,四個衣衫襤褸,「足蒸暑土地,背灼炎天光」的麥客揮起鐮刀「嚓嚓嚓」一鍋煙的功夫,身後就是一溜兒麥捆捆。我倆在在後頭累得渾身是汗,可就是趕不上,氣急了就找尋麥客的岔子。故意說他們捆綁的麥腰帶不緊,麥捆捆太大抱不動。(現在想起來,我們許多幹活的農家孩子那時候還沒有麥子高呢)他們「改正」之後,可我倆還是栽不及。眼看着「承包期」已到,但距離完成的目標還遠着哩,就客氣地在麥客喝水的桶里,放了兩隻螞蚱,他們看見後取出螞蚱,折根麥根吸着喝過水後,又去收割了。
6月的「黃天」是個蒸籠的世界。當空的太陽火辣辣,偶爾吹來一股微風,也不覺得半點涼意。麥客趕場就是趁這個熱勁兒,麥稈曬得越干,鐮刀下去才割的利索,割得帶勁兒。「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麥客與麥主一樣,最怕的是下雨,因為大凡靠十字街頭歇息、與麥田為伴的他們,若遇上一場透雨,吃的歇的都要發愁,飯店旅社他們是很少光顧的。
在麥田裡與麥客合作了大半晌,接近傍晚時分,與他們一道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村里。今天,輪到我家管麥客吃飯,母親拿出平時不常吃的純白面做飯,讓我看着給他們端飯,添菜,所謂添菜,僅僅是醃製的鹹菜、咸蒜薹完了再續而已。名為招呼端飯,實為監督,生怕他們邊吃邊偷拿。我曾親眼看過麥客趁主人不留神,邊吃邊往懷裡揣饃的。看着他們吃麵條就是三、四大碗,吃蒸饃一連吃掉七、八個,我也覺得挺香的,夠美的。
吃罷飯,要開廉價了,這自然是生產隊與麥客的事,但我們這些小忙人也總是要去湊個熱鬧,瞧麥客與隊上「吵架」,生產隊會計說隊上每一片地都用尺子量過,他心裡有數:麥客幫頭說,他用步步出的地畝八九不離十,都為幾塊錢掙得面紅耳赤。多半是麥客打贏官司,已到夜半三更,大家才各自離去。也難怪生產隊會計如此「把家」不出血,那時候,每個勞動日值三角五分錢,我們干一天,才計五分工哩。
自從考上大學,到後來參加工作,每到忙天,我必回家鄉幫幫忙,(我們是小家庭,姐姐早已出嫁,妹妹年紀又小,母親體弱多病,農活基本上都擔在了父親肩上,再說我們這裡的農家子弟從小都有幫助家裡收麥收秋干農活的習慣)今年一踏進家門檻,我就聽母親高興地說「今年把我娃也'解放』了。」原來聯合收割機幫了大忙,現在偶爾也有收割機不到的小塊地雇麥客的,但吃飯有人「監視」的習慣變了,討價還價的現象少了,給麥客開價,零錢儘量湊個整數,家鄉人比過去大方多了。
走出家鄉的收穫季節,我隱隱有些內疚,小時候不該把麥客當做「對立面」,唯一讓我欣慰的是現在一切都變了。[1]
作者簡介
王德華,主任記者,民進會員,連續多年被民進咸陽市委會評為參政議政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