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赫克托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赫克托爾(Hector),特洛伊王子,普里阿摩斯(Priamus)之長子,帕里斯(Paris)的哥哥。特洛伊(Troy)第一勇士,特洛伊戰爭中特洛伊守衛軍領導者。最終和希臘聯軍第一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決鬥,因為眾神的裁決和宿命死在對方手裡。 史詩節選 《伊利亞特》(Iliad):

猶如凶煞星忽然從濃雲里呈現出來,

光亮閃爍,忽而又隱進昏暗的雲層里;

赫克托爾也這樣一會兒出現在隊伍的最前列,

一會兒有隱進隊伍的後列里,向他們訓令。

他一身銅裝,猶如提大盾的父神宙斯的閃電……

人物評論

  伊利亞特這部大型古希臘史詩主要描寫了特洛伊城與希臘長達10年的戰爭,重點落在戰爭結束前50天。在這場長達10年的戰鬥中,湧現了一個個形象鮮明、個性特出的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爾、帕特洛克羅斯等等。其中,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以其勇敢、重情、縝密的英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他那不好戰卻甘願為保衛部落而奮起獻身的英勇氣概讓讀者不免一聲嘆息。

  那麼,這部史詩是如何塑造出赫克托爾勇敢、重情、縝密的形象呢?請看以下一段赫克托爾的真情告白:"聽罷這番話,頂着閃亮的頭盔,高大的赫克托爾答道:'我也在考慮這些事情,夫人。但是,如果我像個懦夫似的躲避戰鬥,我將在特洛伊的父老兄弟面前,在長裙飄擺的特洛伊婦女面前,無地自容。我的心靈亦不會同意我這麼做。我知道壯士的行為,勇敢的頑強,永遠和前排的特洛伊壯勇一起戰鬥,替自己,也為我的父親,爭得偉大的榮光。……"

  另外,赫克特和埃阿斯的決鬥也是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橋段。在兩人對戰之前,沒有任何一位戰士能擋下赫克托耳的長矛,埃阿斯為此特別製作一麵包了七層牛皮的青銅盾。對決中赫克特先投出長矛,將堅固的盾牌擊穿六層;大埃阿斯隨後擲矛,穿破赫克特的盾牌並傷害到他。但是負傷的赫克特依舊勇猛,最後兩人英雄相惜,赫克托耳把漂亮的銀柄寶劍連同劍鞘和腰綁相送給對方,埃阿斯則解下他的紫色腰帶回贈赫克托耳。

安德洛

  這是當赫克托爾的妻子安德洛瑪克泣涕連連地哀求他退出戰場時他所作出的第一反應。面對險峻的形勢,望着心憂神傷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赫克托爾內心肯定相當不舍。但是,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必須殺出去,如果逃避,他將會在婦女面前無地自容,他的心靈也不同意他這麼做。在他的心目中,能夠面對現實,勇敢頑強,永遠和前排的特洛伊壯勇一起戰鬥,才是壯士的行為。事實上,這也符合當時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那就是"用有限的生命抗拒無限的困苦和磨難,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的價值,使它在抗爭的最熾烈的熱點上閃耀出勇力、智慧和進取精神的光華,顯示出自己的勇敢、技藝、智慧和健美。"詩中除了此段開頭外,幾乎每逢赫克托爾出現時,都少不了"頂着閃亮的頭盔","高大的"這兩個修飾語,它們起到了明顯的強調作用,突出了他外表上的剛強、威武,也映襯出他內心的勇敢無畏。"閃亮的"、"高大的"還隱含着一種深刻的意蘊:真正的勇敢無畏者,是真正的"閃亮"和"高大",精神永遠"閃亮",形象永遠"高大"。誠然,赫克托爾是個勇敢而高大的英雄。大敵當前,即使明知那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但為了部落、人民、親人,他毅然邁出前進的步伐,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中的燕國刺客荊軻。他們在面對惡戰的時候,都是那樣的義無返顧,從容坦然。這樣的膽識確實非一般勇士或是只懂得殺戮的人所能夠擁有的。

重情

  他深愛自己的部落、父母、人民和孩子,對自己的妻子更是一往情深。在道別妻子之際,他道出了令他難受的事就是特洛伊失守,國家淪陷,士兵遇難,父母遭到不幸,弟兄們戰死沙場,和地上泥塵作伴……但最令他難受、甚至痛心疾首的是妻子被敵人擄走,淪為奴隸,在別人的冷眼下受苦受難。這些發自內心的感受真摯地體現了他的憂國憂民和博愛情懷。部落、人民、親人在他心目中是重要的,他不忍心看到他們受苦遇難,所以必須衝出戰牆與敵人作殊死搏鬥;然而妻子對於他來說則是最重要的,如果她不幸淪為敵國的奴隸,那將會令他悲痛欲絕,無法承受。為了妻子不受凌辱,他寧願為殘酷的戰鬥奉獻出全部,甚至願意用生命去承擔失敗的後果,因為那樣可以"一死了事,可以在壘起的土堆下長眠,不致聽到你(即安德洛瑪克)的嚎啕,被人拉走時發出的尖叫"。可見,即便是死,他念念不忘的、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妻子,不願聽到的是她受難時發出的哀號,那種深情摯愛的確教人為之動容。事實上,外表堅毅的鐵漢子赫克托爾,也是個蘊藏着仁慈、博愛之心和滿腔柔情的男兒郎。他的重情,也就在那段充滿慷慨激昂和悲憤的真情告白的後半部分中很好地體現出來了。

  在那般危急,那般令人激動、傷悲的時刻里,赫克托爾仍能作出相當周全的考慮,把形勢、後果分析得非常深入,如:清醒地意識到對方的強大,己方的不利,特洛伊或許很快就會滅亡,人民將陷入一片災難中,妻子也許就被擄走,然後在敵國受着各種磨難,身心飽受煎熬等等。可見,他也是個心思縝密,頭腦冷靜、清晰的人。儘管情況如此不妙,他所預料的後果可能很快就會變成現實,但他在出征前還是沉着地做了兩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摘下盔冕,溫情脈脈地抱起年幼的孩子,俯首親吻,表達自己最後的父愛,然後放開嗓門向各位神只發出祈禱,希望可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比自己更出眾、卓越;二是把孩子託付給妻子,撫摸着她並叮囑她日後好好"操持活計、織機和紗杆,催督家中的女僕",勸慰她不要傷悲,並鼓勵她在以後的生活中勇敢面對好好教育孩子。同時更流露出他的王者風範,因為惟有具備此等風範的人,才能在最緊急的時刻有條不紊,從容作出細緻、周密的安排和囑託。

勇敢縝密

  就這樣,勇敢、重情、縝密就形成了赫克托爾的性格核心,同時,造就了他的光輝英雄形象。古希臘的人生觀(也是西方"悲劇意識"的源頭)認為"凡人中的精英,不應迴避生活的挑戰--相反,他們有責任在赴湯蹈火的實踐中,把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上升為對人生價值的追尋"。所以說,赫克托爾既是一個被宿命和悲劇、愛與血成全的凡人,也是一個由激烈的戰鬥和有限的生命煅造的悲劇式英雄。他在生與死的戰火中得到了磨練,表現出即使是在最酷烈的條件下也不準備放棄抗戰和自我檢驗的決心。在他那雙深色的眼睛中,仿佛包含着無聲的千言萬語,流露出作為一個男人所能具有的美德、重負和無奈。他的眼睛更像夜幕中的海港,任憑驚濤駭浪拍擊也處變不驚,堅定不移地為所愛的人提供溫暖和安全。因此,他的確不愧為一個十分感人的氏族領袖。

電影形象

  在影片《特洛伊》里,赫克托爾的形象十分的鮮明,對父親他尊重孝順,對弟弟他憐惜關懷,對妻兒他溫柔愛惜,對戰爭他英勇無懼,對國家人民他鞠躬盡瘁。他屢次試圖阻止戰爭,但作為國家最好的勇士和領袖,他只能選擇戰鬥。當他以身體擋在兄弟帕里斯身前,違反約定的決鬥規則刺死斯巴達王時;當他靈巧而勇敢地擊殺了穿着阿喀琉斯鎧甲的帕特洛克羅斯時;當他即將迎戰阿喀琉斯的那個清晨,象往常一樣穿戴好盔甲,吻別搖籃中的兒子,凝視着愛妻熟睡的面容,轉身而去時;當他與阿喀琉斯約定"如果我取得勝利,那麼我只剝下你的鎧甲,把你的屍體還給你們希臘人,你也應該同樣對待我"被拒絕時;當阿喀琉斯的茅尖刺穿赫克托的心臟,用戰車拖着他的遺體,揚長離開特洛伊城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肩負着尊嚴,榮譽,和責任形象高大的赫克托爾。他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位從講述他的那一刻開始直至他倒下都是以偏向完美的英雄形象呈現於我們的眼前的戰士。他是英雄,特洛伊的英雄,不折不扣的英雄,活在悲劇世界裡的英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擁有這樣接近完美英雄形象的赫克托爾,最讓我們為之心碎的,也是影片最悲壯的情節,就是阿喀琉斯揭下赫克托爾的頭盔,赫克托爾聽見奧德修斯說話的時候,他驚愕表情之後萬念俱灰的流露,這絕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自己再也無法保護家人祖國的悲傷終於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心裡有過的一點點微薄的希望也隨着這場陰差陽錯的單打獨鬥而喪失。仿佛特洛伊毀滅的情景已經出現在他的面前,也無法不為這一刻命運的昭示而動容。接着就是明知道自己將要成為阿喀琉斯的槍下亡魂的時候,他仍然隻身步出特洛伊城城門與其決鬥。他的勇氣不是一時的衝動和血氣上頭,而是經過痛苦思考和理性選擇的結果,是沒有開始就已知結局,依然平靜面對死亡的最後決定。他的弟弟帕里斯可以在打敗仗後匍匐回來抱着自己哥哥的腳,可以躲在黑暗中向阿喀琉斯射冷箭,但他不可以,正因為帕里斯不是真正的戰士,而他是!他把在戰場上死於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手中視為對自己最後的歸宿。至此,我認為我們都值得為他哭泣。

  後人每每談到阿喀琉斯的腳踵時,都嘆息其悲劇英雄的命運。其實,特洛伊的偉大戰士赫克托爾,比阿喀琉斯更具悲劇英雄的氣質。因為他知道自己打的是一場必輸的戰爭,他走上的是一條不可回頭的路,通往的是一個悲劇世界,只不過他也知道什麼叫"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所以即使是身處於悲劇當中,他也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當屏幕上高大的赫克托爾---英雄的特洛伊的大王子,對着自己的戰士們說出這樣一句話:

  "Honor the gods, love your women, and defend your country!"

  敬奉自己的神明,熱愛自己的女人,保衛自己的祖國!

  非常簡單的人生信條但稱得上史詩、稱得上英雄的男人,用他短暫而偉大的一生恪守着諾言,並以此中無限的力量震撼着每一顆熱血涌動的心靈。

  赫克托爾是電影特洛伊中真正的英雄,也是電影中兩位主角中的另一個。他是符合一些人嚮往的那種英雄人物:英勇善戰,高尚,冷靜,不屈服於命運,對國家忠誠,照顧親人,無畏死亡,負同情心,又希望和平反對戰爭,但願意為保衛國家而戰……太多詞彙都可以來形容他。但正是因為他太完美,我的語言不足以來形容他,所以我不知道該怎樣寫他,我只能說,他是影片中真正的英雄,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他與周圍人的關係是影片中處理得最好的,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他在戰鬥中的表現是最為人驚嘆的,也許他不是最強的戰士,但是他的頑強他的精神在每次揮劍中表現出來,他在戰鬥前的演說,是我見過得最令人動容的,他的死也是如此,令人心酸感動流淚。--我的水平讓我只能用如此乏味的言語來形容,我能表達出的是在不及他的完美的萬一。

  曾記得金庸先生評價他自己筆下的眾多英雄人物當中,能真正稱得上俠之大者的只有兩人------郭靖和蕭峰。因為只有這兩者是摒棄了自己的私念,把人民的苦難放在了第一位。他們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擔心"刀兵一起,生靈塗炭",在民族矛盾與民族感情的夾縫中,喬峰選擇了自殺,他用自己的死,換來了雁門關數十年的和平。郭靖選擇了抗爭到底,他不能死,也不能逃避,因為在他背後是千千萬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這兩位大俠巨大背影的映襯下,其他金庸筆下的男主角是那樣的蒼白無力。而我覺得在《特洛伊》里的赫克托爾也堪與這兩者並肩,因為從片中看來,阿喀琉斯是為臉面而戰,帕里斯是為兒女私情而戰,阿伽門農是為利益而戰,只有赫克托爾是為他的國家、人民而戰。相比之下,赫克托爾層次也要比其他的要高出許多。但正是由於處在這樣特定角色存在的背景之下,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守護

  有所敬畏因而有所約束,有所保衛因而無所畏懼。尋章問底,這是責任的指引。

  所謂"一定要守護到底"的東西,才讓人拼盡了心力也在所不惜。生活也好,信仰也好,祖國也好,正是這些我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須要守護住的部分,才激發起我們心底里最深沉的力量。

  與天生的戰士阿喀琉斯不同,赫克托爾的力量來自他的責任和使命。所以,當阿喀琉斯可以因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萬希臘軍於不顧,拒不出戰時,赫克托爾卻不得不舍下嬌妻幼子,為惹下禍端的弟弟承擔起並不光彩的戰爭和整個特洛伊。他不會任性,不會逃避,只會迎風而上。

  任情馳騁的阿喀琉斯也許可以成為一種關於力量的夢想,背負着責任的赫克托爾卻是真正擁有力量的肩膀。這位本該繼承特洛伊意志的大王子也許稍欠身為霸者的野心,但這個以全部心力支持着祖國的男人足以成為特洛伊最堅強的守護者。

  奧林匹亞的眾神永遠都是那麼任性恣意,故意要用一顆小小的絆腳石來烘托希臘人的榮耀。赫克托爾輕易倒下,特洛伊城終究也在木馬計中陷落崩潰。神力面前,人類渺小得隨時隨處可以湮滅。然而即使在千年之後,仍有這樣一種紀念,在《伊利亞特》的詩文里,在好萊塢的《特洛伊》里,一個英雄的男子,曾拚卻了全力,承擔着自己必須的承擔,守護着自己必須的守護,成就了一個關於勇敢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