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拉丁學名: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dica

別 稱:雲南赤胸擬啄木鳥、

印度赤胸擬啄木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鴷形目

科:須鴷科

屬:擬啄木鳥屬

種:赤胸擬啄木鳥

亞 種: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Latham, 1790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學名: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dica)是赤胸擬啄木鳥的亞種之一,為小型攀禽。喙粗大,稍下彎,在嘴的上、下有發達的口須。具有鮮艷羽飾,以綠色為主。喙粗長側扁,呈鑿狀。舌長,先端具角質小鈎,在口內外伸縮自如,鈎取昆蟲。腳短而強健,對趾型,趾端有銳爪。尾呈楔形,具堅硬的羽干,富彈性,啄木時起支撐作用。為森林鳥類,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園林及人工林。通常獨居,偶爾結小群活動。叫聲變化多樣且發聲快速,但在冬季幾乎不鳴叫。以榕果、無花果、漿果為主食,很少吃昆蟲。在樹幹或沙岸鑿洞為巢,每窩產卵2-4枚,孵化期14-16天。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1]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外形特徵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額和頭須前部朱紅色,其後有一黑色橫帶,並與限先、眼後之黑色相連、頰紋亦黑色;眼上和眼下各有一亮黃色塊斑;頭頂後部、枕、後頸和頸側暗綠色或石板綠色;

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而綴有黃色,尤以腰和尾上覆羽黃色較亮。翼上覆羽與背同色,微綴灰藍色,兩翅黑褐色,外表面綠色而沽藍色,尾表面深綠色。

頦、喉亮黃色,胸具朱紅色半月形斑,其後面有橙黃色月牙斑。其餘下體淡黃白色,具暗綠色或灰綠色縱紋。虹膜暗褐色,眼周裸露皮膚朱紅色,嘴黑色,跗跖與趾珊瑚紅色,爪黑色。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生活習性

留鳥。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闊葉林和林緣與農田地區,也出現於住宅旁的叢林、花園、果園和城鎮地區。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有時在食物豐富的樹上亦集成小群。

多在樹冠層活動和棲息。飛行有力而快速。常頻繁的嗚叫。叫聲單調,為不斷重複的「tuk」或「toak」聲,鳴叫時伴隨着頭的左右擺動。

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5張)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基斯坦東北部,東到中國南部,南到斯里蘭卡、新加坡和越南。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至5月。營巢於樹洞中。無論森林、林緣、地邊、果園、城鎮和房前房後適合的樹木均可被選擇做巢。巢洞由親鳥自己開鑿,通常洞口距地高約1.5或5米。每窩產卵2至4枚。卵白色,大小為23-29×17-19毫米,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參考來源

  1.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