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胸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胸啄木鳥

中文學名: 赤胸啄木鳥
拉丁學名:Dendrocopos cathphariu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鴷形目
科:啄木鳥科
屬:啄木鳥屬
種: 赤胸啄木鳥
亞   種: 6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43
英文名稱: Crimson-breasted Woodpecker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赤胸啄木鳥[1](學名:Dendrocopos cathpharius)為啄木鳥科、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16-19厘米,上體黑色,具大塊白色翅斑;雄鳥頭頂後部和枕紅色,雌鳥黑色;額、臉、喉和頸側污白色,顎紋黑色,沿喉側向下與胸側黑色相連;胸中部和尾下覆羽紅色,其餘下體皮黃色,具黑色縱紋。

赤胸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3500米的山地常綠或落葉閹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除繁殖期成對外,平常多單獨活動,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

外形特徵

赤胸啄木鳥雄鳥上體黑色;前額污白色或淡茶黃色;臉、眼先棕白色或污白色,耳覆羽、頸側污白色、棕褐色或茶黃色,羽端綴有紅色,尤以耳覆羽較著,與深紅色的枕冠相連成一體。頭頂後部和枕亦為深紅色,頭頂餘部和上體同為黑色。兩翅黑褐色,具白色斑點,兩翅折合時形成橫斑狀。翅內側大覆羽和中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或全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塊白斑。尾羽黑色,外側兩對尾羽具茶黃色橫斑。一條寬闊的黑色顎紋從嘴角基部向後分為兩支,一支與背部黑色相連,一支沿喉側向下與胸側黑色相連;頦、喉污白色或暗茶黃色。胸中部鮮紅色,在胸部形成一大塊紅色斑,胸側、兩脅和腹皮黃色或暗茶黃色,密被黑色縱紋;尾下覆羽紅色。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頭頂後部和枕為黑色而不為紅色,耳覆羽縣紅色羽緣。

虹膜褐色或紅色,嘴淡鉛色,腳和趾暗鉛色或綠褐色,爪角褐色。

叫聲:響亮的單聲chip及尖銳的kee-kee-kee聲[2]

生活習性

赤胸啄木鳥為留鳥,除繁殖期成對外,平常多單獨活動。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

捕食用嘴敲擊樹幹,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將害蟲用舌頭一一鈎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幹深部的通道中時,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逃出洞口,擒而食之。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

棲身環境

赤胸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3500米的山地常綠或落葉閹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有時亦出現於針葉林和林緣次生林。

繁殖方式

赤胸啄木鳥的繁殖期為4-5月,營巢於海拔1200米以上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巢洞多選擇在枯立木上或活樹上,巢洞由雌雄鳥共同啄鑿,洞口多為橢圓形。每窩產2-4枚卵。卵白色,大小為19.5-25×15-18毫米。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分布範圍

赤胸啄木鳥在中國以內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中部、東北部和西南部,陝西南部和湖北西南部。

中國以外分布於不丹、印度、老撾、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赤胸啄木鳥指名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cathpharius Blyth, 1843
2 赤胸啄木鳥湖北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innixus Bangs & Peters, 1928
3 赤胸啄木鳥西藏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ludlowi Vaurie, 1959
4 赤胸啄木鳥西南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pernyii Verreaux, J, 1867
5 赤胸啄木鳥印度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pyrrhothorax Hume, 1881
6 赤胸啄木鳥雲南亞種 Dendrocopos cathpharius tenebrosus Rothschild, 1926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赤胸啄木鳥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 赤胸啄木鳥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視頻

一隻鳥把頭伸出樹洞, 左看右看。它被稱為紅胸啄木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