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噪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赤尾噪鶥[1]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鳥類, 棲息於溝谷濕林中矮竹叢或灌叢間,常結小群活動,作喧鬧的舞蹈炫耀,抖動尾部並扑打兩翼。以[[[昆蟲]]、果實為食。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形態特徵
雌雄[2]羽色相似,頭頂至後頸紅棕色,眼先、頰、眉紋黑色,頰後部和耳羽灰白色或銀灰色沾褐色,在頭側形成一塊灰色塊斑。背橄欖灰色或橄欖綠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或橄欖黃色,兩翅小覆羽和中覆羽與背顏色大致相似,初級覆羽黑色,外緣赤紅色,大覆羽和飛羽表面概為鮮紅色,內翈黑褐色,最內側次級飛羽內翈具白斑;尾羽表面鮮紅色。頦、喉黑色,上胸暗棕褐色或橄欖黃色、具灰色羽緣,下胸、腹等其餘下體暗灰褐色,腹隱約具黑端,尾下覆羽近黑色。
虹膜紅色或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或紫褐色,趾、爪亦為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6~93克,♀67~93克;體長♂220~272毫米,♀238~256毫米;嘴峰♂19~22毫米,♀18~22毫米;翅♂94~106毫米,♀93~102毫米;尾♂108~134毫米,♀110~128毫米;跗蹠♂38~44毫米,♀37~41毫米(瑤山亞種)。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帶,冬季也下到山腳和溝谷等低海拔地區。
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3~5隻的小群活動。性膽怯,善鳴叫,鳴聲嘈雜,稍有動靜即藏入濃密的灌叢內,常常聽其聲不見其影。
- 遷徙:留鳥。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種類主要有土蠶、蟬幼蟲、甲蟲等昆蟲以及蜘蛛等無脊椎動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地:中國、老撾、緬甸、泰國、越南。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福建。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灌木上或小樹上。巢呈杯狀,主要由竹葉、枯草和混雜一些細根構成,內墊有竹葉。卵白色、被有少許紅褐色或近黑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8~30毫米×20~21毫米。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被描述為極罕見或稀有物種(del Hoyoet al. 2007)。中國約有100~10,000繁殖對(Brazil 2009)。赤尾噪鶥在中國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