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武公
諡號 武公
時代 春秋
國家 秦國
身份 秦國君主
逝世日期 前678年
在位年代 前697年—前678年
秦憲公
魯姬子[1]
子女 公子白
太子 秦德公
都城 平陽
居所 平陽封宮
墓葬 平陽


秦武公 (?―公元前678年),嬴姓趙氏 ,名秦憲公(秦寧公)長子,母魯姬子秦出子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憲公死後,弗忌等三庶長另立秦出子秦國國君。後秦出子弗忌等殺,他才得以即位。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於王室。秦武公在位時,先後征服、併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後葬於平陽,首開活人殉葬制度之風,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傳位於同母弟秦德公

人物生平

秦武公秦憲公(秦寧公)的長子,母為魯姬子,後被立為太子秦武公的父親秦憲公生有三子:長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秦武公同母魯姬子;三子秦出子

公元前704年(秦憲公十二年),秦憲公去世 ,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掉太子秦武公,擁立秦出子為國君。 公元前698年(秦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謀派人暗殺秦出子,又擁立秦武公為國君。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平陽秦武公開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死後用了六十六個活人陪葬。秦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在秦武公死後未能繼位,受封於平陽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繼位。

稱霸天下

古往今來,秦作為中國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廣為歷史學家注意。關注的焦點不外乎:春秋時代秦穆公稱霸西戎、戰國時代秦因商鞅變法驟強、以及[秦始皇]]統一天下、秦帝國的迅速強大與崩潰。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秦帝國的霸業亦非史籍中寥寥可數的豪傑在關鍵時刻所締構,這條通往天下的大道,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因為對於東方文明世界(例如今天河南山東地區)的渴望,在血與淚的交織下完成。這裡將以秦武公為例子,說明秦作為西隅小邦最終稱雄天下的原點。

陝西太公廟秦公鍾談起

1978 年,考古隊於陝西寶雞太公廟村一銅器窖藏發現五件秦公鍾,三件秦公鎛,皆帶銘文,此組秦公鍾、鎛按器形應屬於春秋早期,按鍾、鎛上銘文所載秦先公世系,則此組鍾鎛器主應為秦武公

秦公鍾、鎛的銘文皆鑄了這麼一句:「我先祖受天命,賞宅受國」。

西周時期,「受天命」為天子及其先祖之特權,此原則至春秋時代因王室式微而屢遭僭越,諸侯紛紛在銘文提及天命與先祖的關係。因此,秦於樂器銘文的僭越並非特例,而是這個時代的總體趨勢。但這套樂器的銘文,若被同時期的東方貴族看見,大概只會換來文雅的嘲弄,因為其略為囂張的用辭與實際擁有的力量,倒有些名實不符。

平王東遷後,春秋初期在中原隱隱然有霸主姿態的是鄭莊公,南方汲汲營營於兼併漢陽諸姬的楚武王楚文王父子也相當活躍,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日後足以稱霸的強國晉、齊則約莫於此時先後陷入內亂,雖暫時無力擴張,但終究站在歷史舞台的核心。

這時的秦卻是邊陲中的邊陲,孤懸於西陲一隅,仍與霸業無緣。但秦武公在西元前698 年踏出了那一步。

秦武公的困境

西元前698 年,一支秦國軍隊從西陲(又稱犬丘,今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一帶)出發,由於渭水上游的河谷高山深豁,當時也沒有修築高速公路,故難以沿河谷行軍。又由于山高水急,難以順流而下,這支軍隊只能翻越位於西垂東北的隴山,穿越關中平原,終於來到關中平原東側,今西嶽華山一帶。

原先周人王畿內道路,因為過去戎人入侵,路況已失修荒廢多時,曠野中一列列隊伍,一輛輛馬車朝着華山前進,車輪不停地壓過地面的碎石,顛簸前行。這支軍隊首領立於一輛鑲滿金銀、裝飾華麗馬車之上。隨侍武官需手扶車軾才能穩住身形,而這個人卻將雙手放在背後,視線堅定地投往東方的華山。他年紀不大,沒有貴族少年的飛揚神采,有種超乎其年齡的穩重深沉,他是秦武公

秦武公憲公的長子,憲公英年早逝,作為長男的自己原應即位,繼續父祖未竟之業,然而朝中權臣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等趁大位虛懸之隙奪取朝政,獨攬大權,自己君位被廢。權臣另立他的弟弟出子為國君。幾年後(西元前698 年),以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等為核心的權臣集團又弒殺出子,大位再次虛懸。

被廢太子的那段日子,也許是秦武公人生中最為兇險、低潮的時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恰巧描述了他的危險處境。限於史料,無從得知這段期間,武公見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但合理推測他還是做足準備,否則接下來的事情將無法發生。首先,他想盡辦法活了下來;其次,重新獲取朝中權臣集團的信任。

權臣集團弒殺出子後,讓武公重返君位。獲得初步勝利的武公依然寢食難安,因為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一干人等一日不除,西垂就是險境,可是自身羽翼未豐,也不能輕舉妄動,他意識到離開西垂是反擊的第一步。

秦武公面臨這些困境時,秦國已是逐漸東進之勢,向岐山豐鎬進軍,但整個國家仍以西垂(今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一帶)為政治核心。遠在秦國勢力範圍邊緣的華山一帶,戎人發生動亂,秦必須東征平亂。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甫重返君位的武公,是這次東征的領帥。然而,我們已無從得知秦武公如何讓權臣集團同意其東征。也或許秦武公帳下有個像電視劇〈琅琊榜〉中「麒麟才子」般神機妙算的謀士,替武公出謀劃策,不但讓武公得到權臣集團信任,更讓武公能夠以東征為由,帶着軍隊離開西垂

踏上東征之路的秦武公,心情應當是複雜的,情感上應該相當激動,因為這是他繼父祖之後,又重新踏上了這塊土地。他也許會這麼想:這片沃土曾孕育出取代「大邑商」的「小邦周」,若能夠牢牢掌握這片沃土,也許自己或子孫有朝一日,亦能夠取代周王室,成為諸夏共主。

這次東征是精心策畫的謀略,唯有遠離權臣集團的挾持,才有可能厚植自身力量,未來才有機會翻轉局勢。秦武公心裡清楚,親自東征是藉口,也是迫不得以的孤注一擲。

為政舉措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元年),秦武公率軍討伐彭戲氏,直到華山腳下。

公元前695年(秦武公三年),秦武公三父等人暗殺秦出子為由,將三父等人誅殺,並夷滅他們的三族。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秦武公攻打兩地的戎族,開始把這兩地作為秦國的縣。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十一年),秦武公兩地設置為縣;同年滅亡小虢國

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視頻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秦武公

參考資料

《史記·卷五·秦本紀》[2]

  1. 《史記·卷五·秦本紀》: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
  2. 秦本紀,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