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郭將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郭將軍》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贈郭將軍》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離開翰林後的作品。

此詩當是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出翰林後在長安作。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安史之亂以後、作者晚年時期。

郭將軍,名字不詳。翟蛻園、朱金城在《李白集校注》云:詩中有「入掌銀台護紫微」之句,此郭將軍當時是諸衛將軍,在唐之中葉,此亦等於位置武人閒官而已。《舊唐書·王忠嗣傳》記載:「假如明主見責,豈失一金吾羽林將軍歸朝宿衛乎?」正可為證。此詩有「疇昔雄豪如夢裡」之句,可知郭將軍是一位失兵權之武人。今按「疇昔」以下二句一作「今日相逢俱失路,何年灞上弄春暉」,可知李白當時也是「失路」之人,說明作者已經離開翰林待詔之位。

此詩前六句憶郭將軍入衛宮廷之得意情狀,後二句寫自己願與郭將軍共飲取醉以消愁。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先得寵後失意的將軍形象,蘊含了懷才不遇之感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表現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作品原文

《贈郭將軍》[1]

贈郭將軍1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台護紫微。平明拂劍朝天去,

薄暮垂鞭醉酒歸。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

疇昔雄豪如夢裡,相逢且欲醉春暉。

清金陵刻本

贈郭將軍2

將軍豪盪有英威,昔掌銀台護紫微。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

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今日相逢俱失路,何年灞上弄春暉。

白話譯文=

將軍少年時即從軍邊塞,在武威鎮守邊疆,現在銀台門守衛皇宮。天明時佩着長劍上朝去朝見天子,到了晚上便騎馬垂鞭醉酒而歸。在家中看着愛子臨風吹笛,看着美人在月下翩翩起舞。昔日疆場的雄姿豪氣,都宛如夢中。且與君趁這大好春光卉醉飲一場。

詞句注釋

⑴郭將軍:名不詳。或以為郭千里。郭千里曾為左武衛將軍、左衛將軍、金吾衛大將軍。

⑵武威:唐時的涼州,亦名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

⑶入:一作「昔」。銀台:宮門名,宮中有左銀台門,右銀台門。唐時的翰林院、 學士院均在右銀台門內。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是帝星,此處用於比喻皇帝。《大明官圖》:天子所居之宮也。天有紫微官,王者象之,故亦謂之紫微。「入掌」句意為,掌管銀台門,護衛着皇宮。

⑷平明:天大亮時,唐朝盧綸詩《塞下曲》:「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拂劍朝天:佩帶着寶劍去朝見天子。拂,意為揩,拭。此為掛、佩意。

⑸薄暮:太陽將落山為薄暮。垂鞭:垂吊着馬鞭。

⑹形容人像玉樹一樣風度瀟灑,秀美多姿。出自《世說新語·容止》,常用玉樹臨風形容男士帥氣。

⑺向:一作「騰」,一作「嬌」。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⑻疇昔:以前,過去,日前。《禮記·檀弓》:於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左傳·宣公二年》: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雄豪:英雄豪俊之士。

⑼春暉:春日的陽光。李白在《惜余春賦》中曾寫道:「見遊絲之橫路,網春暉以留人。」

段作品鑑賞

首聯說郭將軍從武威發跡,又晉升到銀台門擔任起護衛皇帝的重任。這兩句主要是讚美郭將軍不僅功勳卓著而且位高權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武威武威郡即涼州(今甘肅一帶),是唐朝軍隊與突厥、回鶻、吐蕃、吐谷渾等少數民族作戰的主戰場之一。

有人說此詩的郭將軍是郭子儀。考郭子儀系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入京供職前,曾歷任左衛長史、單于副都護、振遠軍節度使、九原太守等,均與武威其地不相屬。可見,詩中之「郭將軍」顯系另一人,並非郭子儀。這裡提到銀台。據唐人韓偓詩《雨後月中玉堂閒坐》:「銀台直北金鑾外」,可見銀台門內為翰林學士供職之所。李白曾奉詔翰林,此詩雖以去職,但還是忘不了那裡的一段生活。

頷聯兩句說郭將軍早上擦拭寶劍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馬鞭回家,主要是讚美郭將軍不僅工作順利而且生活愜意。從這裡可以聯想到李白奉詔翰林時對自己受到唐玄宗禮遇的那種滿足與自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幸陪鸞駕出鴻都,身騎青龍天馬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這裡對郭將軍政治生活的描述也是對自己人生得意之時的回憶。

頸聯兩句寫將軍心愛的兒子玉樹臨風瀟灑地吹着玉制的笛子,姬妾對着月亮翩翩起舞,主要是讚美郭將軍不僅兒子很帥而且姬妾更美。這兩句是寫郭將軍家庭生活的美滿。這一切其實與前二句是密切相關,在朝廷上的得意才會有家庭生活的愜意。到此為止,前六句都在頌揚郭將軍,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寵、生活愜意、瀟灑豪放的將軍形象。

尾聯筆鋒一轉,從得意直落到失意,過去的豪雄事跡如同在夢中一般,如今失去權力和職務,成為一個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襯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懷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現得更為突出。這是李白的慣用手法,詩的關鍵就在最後兩句,前六句都是鋪墊,都是為最後的落差作準備。因最後的失意,過去的輝煌都成了雲煙。李白自己也是這樣,從奉詔翰林到賜金放還,也是一個從高峰跌落的過程。「今日相逢俱失路」,深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味,值得同情。

此詩格律為平起首句入韻式,但出律甚為嚴重,說明李白詩歌不為格律所約束的特點。從內容和形式上,此詩都充分表現了李白豪邁、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詩歌中一貫蘊含的浪漫主義色彩。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贈郭將軍》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且把詩文釀美酒,再斟一杯君願否?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7-07-11 16:39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