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賴姓主要出自姜姓和姬姓。其中第一支源出姜姓。姜姓賴氏出自炎帝,出自國名。第二支系出姬姓。姬姓賴氏出自黃帝,亦源出國名。秦漢兩晉時,賴姓已經播遷到江南各地,西處四川、湖南,南抵廣東、福建,東臨江西、浙江。唐宋之際賴姓已分布在長江以南形成了優勢。清初進入台灣。
歷史上賴姓重要人物有:西漢交趾太守賴先,唐朝光祿卿賴文雅、宋朝地理學家賴文俊,元代文學家賴良,清朝書畫家賴珍、賴鏡,太平天國賴漢英、賴文光,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將賴傳珠。
姓氏源流
漢族賴姓血緣主要來自姜姓和姬姓兩大派系,賴姓是支比較純一發展的氏族,直到清朝前還沒有出現過有影響的外族改姓賴的記錄。
第一支源出姜姓
姜姓賴氏出自炎帝,出自國名。炎帝姜姓的後裔有四大支系,其中一系是烈山氏,該氏族善於種植穀物和蔬菜,夏朝以前烈山氏被奉為稷神。商朝時,烈山氏裔在山西介休建立了歷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厲國南遷到河南鹿邑東的賴鄉,因賴、厲古相通,厲國也稱賴國。後被周所伐,南遷於河南商城南的賴鄉,春秋初臣屬於楚,楚武王時姜姓賴國已經南遷到楚地的厲,在今湖北隨州北的厲山店,《左傳》 稱為賴人。其中一支向北遷到齊國的賴亭,在今山東章邱市西北。姜姓賴氏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系出姬姓
姬姓賴氏出自黃帝,源出國名。周武王滅商後,征伐商朝的殘餘姜姓賴國被迫從河南南部投奔楚國,遷到湖北隨州。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子爵,史稱賴子國。賴國故地在姜姓賴國的兩賴鄉之間的賴亭,今河南息縣東北的包信集鎮。進入春秋後期,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楚靈王滅姬姓賴子國,遷賴人於鄢(今湖北宜城市),西與羅子國(今湖北南漳縣劉集)相臨,子孫遂姓賴。姬姓賴氏的歷史也有2500年。這支是組成當今賴姓大家庭的主要血脈,也是文化尋根的共同歸宿源。
外族改姓
清朝時期部分滿洲人、蒙古人漢姓化的賴姓中,也融入了滿洲的蒙古人的血液。 [1]
郡望
潁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相當今河南登封、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縣地。此支賴氏,其開基始祖為叔穎。
南康郡:晉太康三年置郡。東晉移治贛縣,相當今江西省南康、贛縣、興國、寧都以南地。此支賴氏,為賴光之後。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河內郡:楚漢置郡。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陽)。
松陽郡:舊縣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1958年撤消,併入遂昌縣。此支賴氏,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賴光。賴光3世孫遇公,晉寧康年間任江東太守,上書朝廷,晉帝御筆親書《松陽郡》封松陽為郡。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賴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為江西賴氏始祖,稱松陽賴氏。
堂號
潁川堂:賴氏族譜載:"賴氏之先本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孫穎公。宣王時錫封潁川,是為賴國。潁公之後,計十四世而國並於楚,子孫遂隱居潁川,以賴為姓,以潁川為郡焉。"故潁川為賴氏發祥之地,堂號潁川源此。潁川,考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陽縣。
秘書堂:唐代賴棐,從小聰明,7歲會寫文章。20歲通九經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進士,拜崇文館校書郎。他不願干,退居鄉里,人們把他的家叫做"秘書里"。
此外,賴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陽堂"、"五常堂"、"五美堂"、"錫美堂"、"懷德堂"、"積善堂"、"思敬堂"、"水聲堂"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