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組合平衡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產生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是由勃萊遜(W.Branson)、霍爾特納(H.Halttune)和梅森(P.Masson)等西方學者根據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波動的特點所提出的一種新的匯率理論。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是貨幣主義匯率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它放棄了貨幣主義對資產完全替代性的假設,認為國內外資產之間是不完全替代的,存在着資產收益率的差別。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的假定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強調各國資產持有者的資產組合平衡條件,在作具體分析時,資產組合平衡理論作了一些假定:
第一、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
第二、在這個國家具有比較發達的國際金融市場且擁有提供全能金融服務、保證金融工具的高度流動性的設施;
第三、在金融市場上,存在着多種金融工具、多種金融機構和比較健全的監督管理部門;
第四、各種金融資產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要求完全替代);
第五、市場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他們各自的資產組合,而不受任何外來強制性因素的干擾;
第六、對國外投資者不存在外匯管制、稅收歧視或其他形式的歧視。資產平衡論與當今發達國家的具體情況比較符合,也表明理論必須隨着客觀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的核心思想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一國的資產總量分布於本國貨幣、國內債券和國外債券之上,投資者會根據不同資產的收益率、風險及自身的風險偏好確定其最優的資產組合。在資產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均衡匯率就是投資者作出資產組合最佳選擇時的匯率。一國貨幣供給量的變化、財政赤字增減導致國債發行規模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導致原有的資產市場失衡,進而引起投資者調整其持有的國內外資產組合,引起資金在各國間的流動,影響外匯供求,匯率發生相應變動。匯率的變動又將使投資者重新評價並調整其所持資產,直至資產市場重新恢復均衡,此時的匯率即為新的均衡匯率。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的意義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是資產組合選擇理論的運用,在現代匯率研究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該理論一方面承認經常項目失衡對匯率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承認貨幣市場失衡對匯率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匯率理論和貨幣主義匯率理論中的片面性,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提出的假定更加貼近現實。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的缺陷
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理論也存在明顯的問題:
(1)在論述經常項目失衡對匯率的影響時,只注意到資產組合變化所產生的作用,而忽略了商品和勞務流量變化所產生的作用;
(2)只考慮目前的匯率水平對金融資產實際收益產生的影響,而未考慮匯率將來的變動對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產生的影響;
(3)它的實踐性較差,因為有關各國居民持有的財富數量及構成的資料,是有限的、不易取得的。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書寫橫豎撇捺,展示漢字之美,搜狐,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