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賈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賈雨,中國原生態山水畫派創始人,作品錄入《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1]《中國藝術範例》藝術教材範本。1954年生於成都,號:滴墨浪子。自幼習畫,師法大自然,得馮建吳、石魯兄弟點撥,從事美術工作《中國藝術範例》藝術教材範本。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香港行政藝術界聯合會行政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ASIA)創作中心導師,中國網教中心客座教授[2],國家現代藝術中心高級研究員。 先後被授予「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世界華人藝術領袖」,「中國美術大師」,「中華當代文人藝術家」,「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當代中國書畫藝術領軍人物」,「中國書畫家百傑」,中韓、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國際藝術家」,「中泰友好終身形象大使」等多種榮譽稱號[3]

快速導航  : 詞條圖冊

中 文 名 : 賈雨

出生日期 :1954.8.10

性 別 : 男

代表作品 : 賈雨山水畫作品集

出 生 地 : 四川成都

國 籍 : 中國

民 族 : 漢族

主要成就 : 繪畫創作

目錄1創作特點2個人榮譽3入編收藏4眾家評說畫「說」原生態呵護靈魂的棲息地5創作感言6詞條圖冊

創作特點

畫說稻城

作品筆墨豪放,大氣磅礴,吸取了西方繪畫的巧要和中國傳統繪畫以及民間藝術的營養。以香格里拉這方聖土和田園小景為題材,採用焦墨重彩,新水墨為繪畫語言,形成了自己獨特鮮明的繪畫風格。

賈雨多次行走在藏區(川西北高原)感悟這方聖土的靈氣。理塘,稻城.亞丁,木里,雲南的香格里拉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那裡的天湛藍悠遠,那裡的雲純淨明潔,山腳溪流潺潺,半山寒松獨傲紅樹成雲,山頂上千年冰雪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連相機的鏡頭和畫筆都無法將其完美的呈現出來。石濤曰:」人為物蔽,則心受勞。勞心於刻畫而自毀,蔽塵於筆墨而自拘,此局溢人也。但損天益,終不快其心也。』』傳統的山水畫程式,筆墨結構在這裡根本派不上用場,古人因交通不便沒去過那裡,所以古法無處借鑑。研究香格里拉的畫家現 在也屈指可數。

畫者,心畫也。要超越自然,更完美的表現香格里拉的神秘,賈雨經過多種技法的試驗,吸多畫種之精粹,最後採用了焦墨重彩.碎石皴(賈雨自創)法。先用斗筆勾出山的輪廓,在用碎石皴皴出山的明暗,用色層層積染達到厚重的質感,賦圖畫與自然一樣的生命意識。詩意盎然,意境幽美是畫者追求的目標,人神共處的山中歲月賦予賈雨創作的靈感。賈雨的《雪域神舟》系列作品,《香巴拉的紅月亮》系列作品、《稻城記憶》系列作品、《紅原》系列作品都力求動中有靜,靜中生動的傳統國粹韻致,作品極富空間感,以理繪形,以意取神,意境深遠,充滿了青春活力與勃勃生機。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畫家的現代造型意識和民族風格。

個人榮譽

2008年入選影響中國100位藝術大家(文化部);

2008年先後榮獲中國藝術家傑出貢獻獎,中國書畫藝術成就貢獻獎;

2010年1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史編緝委員會授予"共和國傑出書畫藝術家最高榮譽成就獎,個人傳略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世博卷》中,永載史冊;

2010年12月被授予「世界華人藝術領袖」(2010年度)榮譽稱號;

2011年6月被英格蘭皇家藝術基金會聘為永久學術顧問,並授予銀質勳章。個人信息載入《世界藝術百科全書》相關卷集,永載於世界藝術史冊;

2012年10月作品《雪域神舟》系列亮相法國盧浮宮(法國盧浮宮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12月被授予「中國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小畫大視界

2013年1月被授予「十八大文藝代表人物」榮譽稱號;

2013年3月入編《中國創新智庫.改革開放35周年推動力人物名典》(文化部)。

2013年12月,作品香巴拉的紅月亮入編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巨匠》大畫冊。

2014年1月12日杭州沃恩第四屆「印象·西湖」財富浙商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375號拍品《紅原.系列之三》以418000.00元成交,成為此次拍賣會一大亮點,也再次刷新了其個人 作品近年來的拍賣紀錄。

2014年7月12日在自己60歲生日宴上,為了維護藝術的尊嚴,當眾撕毀自己不滿意的畫作,其價值上百萬元。

2014年8月,作品《春暖人間》作為國禮贈送泰國皇室。泰國皇室授予了賈雨「人類文化傑出貢獻獎」和中泰友好終身形象大使榮譽稱號,泰國素博巴莫親王、東盟加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主席羅宗正先生親自為賈雨頒發證書。

2014年9月,榮獲「共和國詩書畫功勳獎」金獎,同時授予「共和國詩書畫功勳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8月,為慶祝中美建交36周年,中美傑出華人賈雨郵票紀念珍藏冊,由美國郵政和美國集郵集團出版並向多國發行。

2015年9月,在「首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藝功勳獎」評選中,榮獲金獎,同時被授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物」榮譽稱號。

2017年8月,作品心中的日月,春雨,秋山有詩被錄入《中國藝術範例》藝術教材範本。

2017年10月,榮獲「中國藝術金鑽獎」 ,作品入選「頂級收藏. 國家文化真跡」 大型畫冊。

2018年1月,中國原生態山水畫成功申遺,正式列入中國非遺項目,賈雨作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人」在很多發達國家被稱為「人家國寶」 ,隨着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尤其是十八大後,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隨着「供給側」 改革,非遺傳承人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民間的重視。「傳承人」 已經是從事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人的「家族榮耀」 和文化產業的「最高品牌」 ,是可以傳世的光榮血統,和最具有影響力的品位素養。此次成功申遺使中國原生態山水畫將在國家的保護下,在國家非遺法的指導下更上層樓再鑄輝煌。

入編收藏

賈雨作品

作品及藝術簡歷入編《中國美術年鑑》,《祖國鑑藏》,《大家風範》,《中華當代藝壇巨臂》,《影響中國的100位藝術大家》,《新中國美術家大典》,《中國美術家作品集》,《蘭亭雅韻》,《中華人民共和國傑出書畫藝術名家大典》,《當代名家》,《中國收藏》,《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中國藝術三十年史志》,《中國書畫名家名作典藏》,《中國精品藝術》,《名家墨跡》等上百部典、集。並在釣魚台國賓館,人民大會堂,人大會議中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人民美術報》,《國際文藝月刊》中文版,《領軍人物》,《中國新聞社》,《鳳凰網》,《新晨報》,《世界知識畫報》,《書畫市場報》,《四川日報》,《山西工人報》,《中華民族電視台》,《藝術博客雜誌社》,《山東電視台》,《神州詩書畫報》,《新農村商報》,《現代生活》,《收藏快報》等對其藝術成就給予專題介紹。其作品曾在韓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展出,並被多家機構和海內外人士收藏。

眾家評說

周鈺樵(作家、學者,國際學者基金會二00七中國自由文化哲學獎獲獎人)

「蒼松古柏」系列 「蒼松古柏」系列

美是自由的象徵。 對藝術家而言,尤其重要。 心靈自由是藝術創作的前提。 繪畫是個體靈魂的寄寓。它不會統一於一尊。無論「尊」是多麼偉岸。 賈雨先生在中國畫這條坎坷小道上踽踽獨行,迄今已四十多年了! 界內界外的朋友,普遍認可賈雨的繪畫設色獨特、構圖豪放,傳承中有大膽突破。

所諸「突破」,不是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重塑,而是指在承繼中國繪畫傳

統的前提下,局部否定後的發展,宛如倒掉洗澡水使孩子更加健康一樣。箇中三味,非界中人難以悟出。 賈雨從小筆耕至今,兢兢業業數十年,畫過碳精人像、民間工藝畫、油畫、中國畫……他二十歲前走遍雲、貴、川三省,飽覽名山大川,「轉移多師是吾師」,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老師。師法自然的同時,他不斷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提煉,同時向石魯、馮建吾等名家請教,形成了他樂觀向上、大氣豪放的畫風。

中國國畫有「紅配綠,丑得哭」的傳統避諱,也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薦語。而賈雨的《康巴曉月》,大紅大綠大氣豪放,猶如丹田之氣提起,揮灑於宣紙,不僅吸人眼球,而且發人深省:中國畫,也能如此「盡染」! 賈雨膽太壯,筆太豪! 還有那幅《川西春色》,樹幹生機勃勃,物界的生命如此盎然!惜乎感到不對稱,問賈雨,他笑答,物界生長是按自然法則,它們很美,美是自由的象徵啊,何必硬去編排它們的「對稱」呢? 賈雨在技法、構圖、設色上毫無拘束,是河流山川的壯美給他的靈感。他的「突破」該如何評價,留待眾人評說吧。 有人說賈雨是「原生態畫家」,有人說賈雨是「草根畫家」……賈雨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北京,江蘇,甘肅等地多次舉辦畫展,均受到肯定。 他被中國美術家協會(ASIA)創作中心聘為中國國畫導師,他亦淡然一笑,泰然處之。 無論做人做事,沒有平常心是難以奏效的。

畫「說」原生態

作者:陝西劉全軍

多年的職業新聞宣傳鍛就了我一雙敏銳「新聞眼」,采寫的人和事是否閃爍着引人向善的「光」點,是否存在客觀真實的「亮」點,這是我每次採訪結束面對採訪記錄必須思量的問題。向善就是向上,善就是美,儘管美是難得的,儘管人類討論美討論了幾千年,美依然是個迷。而客觀真實則是新聞傳播的生命與靈魂,一個新聞人如果沒有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道德,也就是個沒有生命與靈魂的人。

同樣,一個藝術家,非要藝術去「設法俯就」迎合大眾,媚悅大眾,創作出的作品無疑是沒有美感的,是沒有情感的,也是不會與大眾有益的。因為藝術形式是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在寫成都畫家賈雨先生的時候,我沒有去留意——甚至迴避那些許多「扣」在他頭上的榮譽,而是去欣賞他的作品。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要靠作品說話的,不是靠吹捧和追捧。他是用畫來解說原生態,是用自己獨特

鮮明的畫風來解讀原生態文化。他對川西的自然風貌、民俗風物是熟悉的,是充滿熾熱的情愛的,所以他的創作想象不需要依據現成的描繪,而是對原有的視覺和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徹底地改造,以生動流淌的筆墨創作出清新自然、爽朗奪目的畫景,亦景亦情,亦真亦幻,為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帔上一快炫衣,更加突出了天韻的神秘;他為蜀中田園村廓籠罩一羽霓裳,婆娑多姿,輕歌曼舞,朦朧得讓人慾罷不能,恬適得讓人痴迷陶醉。他以自然的真淳為精神歸宿,大膽的尋求新的筆墨技法,大膽的賦予物象新的生命,不能不說是一種再造想象的突破。

我很反感把原生態說成是一種新生事物,人類在沒有使用工具之前,或者說還沒有自主意識之前,本來就是過着自然的原生態生活樣法。任何藝術都是以原生態為「溫床」,任何文化都是以原生態文化為「母體」,我們在竭力追求原生態世界的同時,必須維護生活原有的生存環境,讓原生態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態空間和生存發展。現時代是一個文化多元時代,多種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態主題,多種文化共存才能持續發展。在賈雨先生創作的原生態大寫意山水畫卷中,我很欣賞《潤物細無聲》《美好家園》兩幅作品,主題鮮明,墨韻生動,如春風撲面,如夢中的桃源,是心靈的歸依,是遠古的呼喚。他的四季如歌系列,四季狀貌與生命情態交相呼應,春的明媚,夏的蒼翠,秋的明淨,冬的慘澹,表現的率真而自然,幾乎不需要修飾雕琢。不僅表達了作者的心愿,也表達了所有人的心愿

。賈雨先生喜歡雪域高原的氂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其實他自己就是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

是「奶」。但不是問題牛奶,而是原汁原味的甘甜乳汁。

呵護靈魂的棲息地

——賈雨原生態繪畫作品賞讀

經典之作「香格里拉」系列

葉松鋮/文

題記:用最美的文字,表達最美的感覺;用最美的感覺,揭示最美的意蘊……

川西北,那裡蘊藏着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不可思議、太多的讓人難以割捨的掛懷……我相信,「香巴拉」,或者說「香格里拉」是存在的,它不是一個幻化的世界,它是千百年來安放在我們心靈中的一片淨土。我漸漸

理解了畫家賈雨筆下的高原、冰川、氂牛,理解了那鐵一樣凝重的山巒、峻峰,理解了紅月亮濃烈的燃燒下,那被照亮了的無際的廣袤和浩闊的大地……

沒有人比我更理解賈雨了,他「深陷」川西北:他的思維、視野、判斷,已經構成了川西北肌體上的經絡,於是,他的守候便帶有一種對神性所遵循的宿命,一種自覺的精神煎熬,一種痛並快樂着的意識承載。賈雨在川西北的凌冽中,發現了那些美麗的綻放,生命的棲息地在冰雪中、朔風裡,悄然延伸着勃勃生機。

賈雨從外在的粗糲中,找到了細膩、剔透的美感。川西北,那些堅硬的物質外殼,內里裹着的卻是一顆熾熱,賈雨觸摸到了纖細的脈絡的搏動;發現了自然生長的素樸,它們以原始的形態,展示着川西北高貴的骨骼和挺拔傲岸。於是,賈雨放棄了遠行,放棄了江南的溫馨和海風的沐浴、放棄了夜色中迷醉的酒香。放棄就意味着另一種堅守,賈雨獲得了堅守權,這不是國家權力的饋贈,而是一個藝術家的自我約束,他懂得,只有「深陷」川西北,他才會找到像海市蜃樓一樣的「香巴拉」……

賈雨筆下的題材看似單一,但卻透出一種深邃的詩意。他的「香巴拉系列」、「紅原系列」、「稻城系列」,其實都是川西北的一角蒼藍、一枚流動的音符、一簇不同的嬌艷。賈雨筆下的題材的單一,是一個地域的呈現,這樣的單一的呈現,是一種縱向的深入,它宛若在巨石上刻字,石屑紛飛,火花四濺,一筆一划,勾勒有力。而這樣的刀筆功夫,沒有精神駕馭,沒有意志的腕力,沒有一雙探知細微的眼睛,那是絕對做不到的。賈雨那些看似

在重複一個題材的表達,其實是我們在外形的似與不似之間,誤判了他在使用的一個相同的詞彙時,詞彙的內涵已經深化、拓展和延續……我曾無數次翻閱他筆下的那一組又一組,川西北的「圖景」,無論是他表現的「香格里拉」、「紅原」和「稻城」,我總像在讀一首沒有結束的史詩,賈雨在分章表現,分節抒寫,分行抒情。那些看似重複的山巒,那些鐵血凝重的色塊,那些蒼勁的氂牛以及混沌朦朧的月色,都仿佛像是在啟示什麼、呼喚什麼、傳遞什麼!賈雨當然不是在隨意勾勒、隨意塗抹,他也不是旨在對原始形態的直觀描摹和繪製。我感覺賈雨的畫中有一簇靈魂的火苗在呼嘯、躥動,這是賈雨所要表達的語言,這是川藏高原的語言,這些語言沒有人去破譯、去解讀、去闡釋!賈雨筆下的原生態,是川西北的肌體、高原的肌體,而具體詞彙所表達的意義,則是現實的「紅原」、 「稻城」、是氂牛挺立在風雪中的蒼勁骨力……

賈雨山水畫的意境,在文思與筆墨境界上達到了一種心靈的契合,可以這樣認為,他的筆墨境界,有時甚至突破了他的文思,這不只是經驗修來的,而是感覺,是人與天地萬物一體的「痛癢」,是「到筆到紙時,直追出胸中之畫,理法相生,氣機流暢」的情感抒寫。賈雨的「胸中之畫」,這是腹稿,而一旦表現在紙上,就有了「氣機」,就有了詩意的升華。

因此,闡釋賈雨的畫,不要囿於它的外在表現,更不要被一種看似重複的畫景,遮蔽了判斷。賈雨「深陷」川西北,就是為了向縱深開掘,找到一種凝重的繪畫語言,一種可以將凝重託起的詩意。川西北有着厚重的詩意,那些詩意很原始、很優美,也很透明。賈雨被那種詩意牽絆着,他眼裡的「紅原」、「稻城」……都成了他追尋的「香巴拉」,那不再是一段傳說,他相信傳說就是存在,傳說就是復活,傳說一定有詩意的蹤跡可尋!他相信那塊隱秘的「淨土」,在川西北的角角落落枝葉伸展。於是,他的「紅原」、他的「稻城」,他的川西北的土地,都有了「香巴拉」的影子,那些燃燒的紅色,那些凝重的灰色,彰顯着一種詩意的重量和力量!

賈雨的原生態作品,是從川西北的堅硬外殼提煉出來的,因此,它留下了岩漿一樣的火熱:那獵

獵飄動的紅色經幡、那橘紅的、高聳的峻峰、那暗紅的像血團一樣的月亮,它們與凝重的灰倉,形成一種色彩單一的層次。但紅色,卻是一幅畫的明亮的眼睛,它在板結的雪域高原,眨動着對遼闊世界的探知,這是一雙純亮的眼睛,你能發現那幽深中閃爍的火苗……我真的被賈雨感動了,他的那些單一的色塊構成的畫面,粗糲中彰顯着渾厚的力道,他讓人感到一種擠壓、一種靈魂的壓迫,而在這種壓迫中,人又會突然升騰起一種對自然的崇拜,仿佛間,你讀出了一種畫的味道,一種靈魂裹挾在血肉中的悲壯,那是為了心中的「聖潔」而致死不變的壯美和崇高……

賈雨已經超越了一種原生態的抒寫,他讓那些在象牙塔里,調色磨墨的畫家們汗顏。他的畫沒有他們的透明、穠麗、香醇,也沒有他們的那種規矩和方圓。賈雨的畫,就是從原生態中脫胎出來的,是川西北的產物,是精神的大窖中生髮出的純美的醉香。他的畫是粗朴的,但那是雄健的粗朴;他的畫是凝重的,但那是被靈魂烤炙的凝重!李可染先生說:「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山水畫不是地里、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賈雨抒寫着對川西北最深重的情,這份情遠遠超過任何一種理論的詮釋。他用自己的靈魂告訴世人,他要用守候的方式,呵護他心中的「香巴拉」,他堅信那不是虛幻的圖景,他的抒寫,也許就是漫長的等待:人類需要「香巴拉」,因為人類需要靈魂的棲息地......

創作感言

捕捉的是光影:表現的是情感。詮釋的是原始:追求的是自然。------畫家賈雨

6詞條圖冊 1 / 2 畫說稻城畫說稻城 小畫大視界小畫大視界 賈雨作品賈雨作品 「蒼松古柏」系列 「蒼松古柏」系列 賈雨作品賈雨作品 經典之作「香格里拉」系列經典之作「香格里拉」系列 參考資料: 1. 原生態山水畫申遺成功 正式成為中國非遺項目 2. 原生態國畫獨創畫家賈雨簡介 3. 泰國親王為四川畫家頒發「人類文化傑出貢獻獎」 詞條標籤: 藝術家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