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賈爾迪尼花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賈爾迪尼花園

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本名 賈爾迪尼花園

國家 意大利

賈爾迪尼花園:坐落於威尼斯市中心。 [1]

簡介

威尼斯的「新中心」——賈爾迪尼花園 如果不是為了看雙年展,大部分短期遊客的威尼斯之旅可能止步於聖馬可廣場。畢竟,連拿破崙都讚嘆它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對於許多人來說,威尼斯之行會在這裡達到高潮。相比而言,威尼斯雙年展的主要場地之一賈爾迪尼花園則顯得低調很多,但它卻勾勒出了威尼斯的不為人熟知的一面。

賈爾迪尼花園有着不屬於威尼斯的空間尺度。因勢就形、狹窄幽閉的中世紀街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林蔭大道與城市公園。或許你聯想到了巴黎——的確,這裡是拿破崙時期的產物。1797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共和國,在流連美景之餘,不忘大展宏圖。他計劃將威尼斯打造成他在亞得里亞海的主要港口和文化中心,並採納了威尼斯建築師加南托尼奧·薩爾瓦(Giannantonio Selva)1807年的規劃,拆除了城堡區(Castello)東部的一大片區域,將一處人口稠密,遍布修道院和古老教堂的地塊規劃成了城市公園。

或許從幾百年前開始,賈爾迪尼花園就已經蘊含着「現代」的種子了。在它建造的年代,考慮城市中綠地,強調開敞空間和人與自然接觸對於身心健康的益處,是一種非常「現代」的規劃思想。橫平豎直、軸線對稱、「林蔭大道」式的道路形態也是超前的設計:到19世紀末才在巴黎實現。

1928年威尼斯雙年展手冊封面上的賈爾迪尼花園,寬闊的林蔭大道清晰可見。

將賈爾迪尼花園用於舉辦威尼斯雙年展幾乎是不二選擇,這裡空間開敞,綠樹成蔭,幾乎就是為了藝術展量身打造。從1895年第一屆展覽起,這裡就是雙年展的主場地。之後陸續有29個國家館在這裡建設,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建築師的設計。

奧地利館,此展館將暫時性地轉換為一場社會實驗,通過建築干預裝置探究公共與私人,可進入性與不可進入性,公眾與個人等主題。

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1934年設計的奧地利館是賈爾迪尼現代建築的肇始。作為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霍夫曼設計了一個簡單、對稱的白色立方體。

藝術家Jakob Lena Knebl 和 Ashley Hans Scheirl 在奧地利館的展覽。

今年在奧地利館中的展覽主題為「軟機器的邀請和她憤怒的身體部位(Invitation of the Soft Machine and Her Angry Body Parts)」,探討現代社會中人體與機器的互動關係。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952年設計的芬蘭館也是一處現代主義建築。這個是木質、可移動、可拆卸組裝的展覽空間。木質預製件從芬蘭分塊運來,並在威尼斯重新組裝。木質建築體現出芬蘭建築傳統,但建築的形式卻又十分現代。芬蘭館本來只是一處臨時建築,但仍保留成為永久展館。今年芬蘭館的展覽主題是「近距離觀察(close watch)」,通過公共空間安全系統反思對人們日常的管控是如何實現的。

隨着雙年展的成功和國家館的不斷興建,賈爾迪尼花園也逐漸成為了新的城市中心——一個與聖馬可廣場所代表的古老歷史所不同的現代空間。一東一西,構成了威尼斯的兩套敘事。

參考來源

  1. 賈爾迪尼花園, 途牛,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