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二十七·表十三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目錄

原文

今月初七日,遞到赦書一道,以十一月二十七日南郊禮畢,大赦天下者,臣已集軍府官吏將校軍民等宣讀訖。伏以人之所歸者莫如德,天之所享者在於誠,其惟聖王,克有全美。〈中賀。〉伏惟皇帝陛下聰明稽古,承繼祖宗,慈惠愛人,撫臨邦國。有遍覆並容之大度,有防微慎獨之小心。不從游畋,不近聲色。無紛華盛麗之好,無便僻側媚之私。歲時吉蠲,以承七廟;左右順適,以奉兩宮。其功施於人,效見於事,則宅仁由義,縉紳之徒成材於學校;超距蹋鞠,熊羆之旅養勇於營屯。甌窶污邪之收,充於倉廩;關通和鈞之利,阜於市廛。家有豫樂之聲,人無愁怨之色。協氣所召,休應自殊。鈎陳太微,星緯咸若。崑崙渤,波濤不驚。近則金石之聲〈一作音〉,獸欣蹈;遠則干羽之舞,蠻夷駿奔。象齒旅於闕庭,龍媒納於閒廄。是謂六府三事,皆可以歌;四海九州,罔不率俾。蓋巍巍而特起,非瑣瑣之能窺。前世議泰山之封,謀梁甫之禪者,度崇比大,疇克登茲。陛下抑而不圖,謙以自牧。以謂先後〈一作王〉創業垂統,其功莫得而名;上帝ㄨ祉發祥,其德無可以稱。思所以報,一本於心。故寅畏嚴恭,積之有素;而齊明薰祓,進而益虔。在於物者不取其煩,盡諸己者必求其實,是以蕭光之烈,奏於宗礻方;柴燎之蒸,於郊兆。幽隱昭答,神靈顧懷。無疆惟休,方浸昌於萬世;不敢專享,故敷錫於群元。稽參典彝,定著赦令。弛張從理,同異稱情。蠲罪眚而棄瑕疵,錄勞能而縱逋負。顯晦咸暨,洪纖不遺。萬國之歡,既交於沖漠;一人之慶,遂及於蠕。孚於上下之間,極乎帝王之盛。

臣被學最舊,蒙恩浸深,莫待甘泉之祠,獨嘆《周南》之滯。第從臣之嘉頌,未效薄材;望屬車之清塵,但馳遠思。想仰宸,臣無任〈云云〉。

曾鞏集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 相關視頻

曾鞏:一位被忽略的「務實派」文豪
曾鞏文化園(正片片尾曲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