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負泥蟲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負泥蟲科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負泥蟲科

拉丁學名:Crioceridae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有顎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科:負泥蟲科

負泥蟲科(學名 Crioceridae Latreille, 1804)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有顎亞門(Mandibulata)、六足總綱(Hexapoda)、昆蟲綱(In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葉甲總科(Chrysomeloidea)的一科。該科昆蟲通稱負泥蟲,是葉甲總科中較原始的類群。 [1]

負泥蟲科分類系統

負泥蟲科共分7個亞科,包括:豆象亞科(Bruchinae)、負泥蟲亞科(Criocerinae)、水葉甲亞科(Donaciinae)、莖甲亞科(Sagrinae)、距甲亞科(Megalepodinae)、瘤胸葉甲亞科(zengophorinae)等。

距甲亞科是該科最典型的保持較多原始特徵和習性的類群,如上顎單齒、中唇舌兩葉敞開,有中胸發音器,各足脛端具雙距,爪具爪間突,陽莖具一對中突,幼蟲蛀莖。負泥蟲亞科代表較進化的類群,它的陽莖不同於其他亞科,為半環式。豆象科實屬負泥蟲科這一支系,它的成蟲和幼蟲形態以及某些主要習性與莖甲、距甲十分相近,因此過去將它歸入負泥蟲科。但是由於豆象科作為一個科已經歷史悠久,故仍予以保留。鋸胸葉甲亞科過去包括在負泥蟲科內,但它的前足基節窩開放式,陽莖全環式,不同於負泥蟲科。現在趨向于歸入葉甲科。

負泥蟲科分布

全世界記錄有2000餘種,我國已知200種,分屬5個亞科:距甲亞科、瘤胸葉甲亞科、莖甲亞科、水葉甲亞科和負泥蟲亞科。前2亞科分布在古北界和東洋界,中國南北方均有分布;莖甲亞科主要分布在東洋界、非洲界和澳洲界,中國限於北緯31°以南;水葉甲亞科主要分布在全北界和東洋界,其他區較少,新熱帶界則無,中國南北方均有分布;負泥蟲亞科在動物6大界內全有分布,中國南方明顯比北方多。

負泥蟲科形態特徵

該科昆蟲中型至大型,有時具花斑,一些類群有金屬光澤,一些類群色澤十分艷麗。體長形;頭部突出,稍窄於前胸背板或等寬,具明顯的頭頸部;成蟲頭型前口式,複眼發達,一般眼凹較深;觸角11節,絲狀、棒狀、鋸齒狀或櫛狀;

前胸背板長大於寬,兩側無邊框,在中部或基節收狹,背面較隆突,或前胸背板近似三角形;鞘翅長形,蓋及腹端,基節明顯寬於前胸;部分類群鞘翅卵形,臀板或腹部末端數節背板外露;足較長,脛節端部常有距;後足腿節粗大,內側具齒,脛節彎曲;腹部腹面可見5節,部分第1可見腹節很長,為其餘各節長度之和。雄蟲外生殖器一般環式。

幼蟲頭小,胸部各節較腹部小,無腹足及尾突;上唇及唇基明顯;下顎具合顎葉,下唇須1節;觸角3節,具側單眼;胸足4節。幼蟲形態差異較大,呈現不同的適應方向,距甲亞科幼蟲體形較直,背、腹面有瘤突,瘤胸葉甲亞科幼蟲體較平扁,莖甲亞科幼蟲肥厚,呈「C」字形;水葉甲亞科幼蟲頭小,形似蠅蛆,腹部末端有一對發達的氣門,負泥蟲亞科幼蟲背面明顯隆起,肛門在背面。

負泥蟲科生活習性

該科昆蟲除水葉甲亞科成蟲為水生或半水生外,其餘陸生。該科昆蟲習性比較複雜,食性範圍較廣,主要取食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其中一些亞科或屬對寄主有一定選擇範圍。成蟲多食葉,豆象食花或種籽;幼蟲則分為蛀莖、食葉、食根等不同習性。

距甲亞科的一些屬常發生在豆科植物上。幼蟲在植物的嫩梢中取食,老熟後落地,在土下做室化蛹。瘤胸葉甲亞科主要取食柳科植物,幼蟲潛葉,食葉肉,老熟後脫葉入土,做室化蛹。莖甲亞科主要發生在豆科植物上,幼蟲在植物莖幹內取食,被蛀部分膨大成蟲癭,在癭內結繭化蛹。水葉甲亞科多發生在禾本科植物上,幼蟲在水中食根,用腹端的氣門插在根中進行呼吸,在近表土處做繭化蛹。負泥蟲亞科常發生在禾本科、鴨跖草科、菝葜科等植物上,幼蟲在葉表取食,將排泄物背在背上,老熟後結繭化蛹。

負泥蟲科危害

負泥蟲科中的一些種類是農業的大害蟲,如水稻食根蟲(Donacia tuberfrons,D.lenzi)、水稻負泥蟲。穀子負泥蟲(Oulema tristis)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害蟲。白蠟梢距甲是中國林業的一種害蟲。枸杞負泥蟲普遍發生在中國北方,嚴重影響枸杞的生長。

參考來源

  1. 負泥蟲科,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