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葉棕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葉棕屬,莖單生,高1 8~25m,下部葉柄(鞘)殘基粗厚,上部葉柄(鞘)殘基常「人"字形開裂,並有葉柄(鞘)痕深溝。葉厚革質,長1.5~2m,寬2.5~3.5m,掌狀深裂,裂片80~1 OO片,中央裂片披針形或長線狀披針形,長60~1 00cm,寬7~1 Ocm,先端裂

  • 中文學名 貝葉棕櫚
  • 界 植物界
  • 分布區域 原產亞洲熱帶的印度、斯里蘭卡 高 1 8~25m

目錄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貝葉棕屬形態特徵

貝葉棕莖單生,株高18-20米,最高可達23米,直徑50-85厘米。葉片掌狀、深裂,有80-100枚裂片,裂片呈劍形,頂端二裂,革質,有光澤;葉柄長2.5-3米,上面有槽,兩側有短齒。雌雄同株,花序頂生、尖塔形,總花序穗長4-5米,花小,乳白色,有臭味。果實圓球形,淡綠色,內有種子1粒。成年樹一年抽生8-9片新葉,濕熱季(6-8月)葉片抽生很快,平均每月抽生1-2片,冬季很少抽生新葉。貝葉棕是喜光的陽性植物,早期適宜半蔭蔽,生長期要求陽光充足。在熱帶北緣西雙版納氣候條件下能正常開花結果、繁殖後代。[1]

貝葉棕屬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熱帶的印度斯里蘭卡

貝葉棕屬主要價值

供觀賞。葉寬大、堅實、柔韌,古印度用其葉刻經文,稱「貝葉經",保存數百年而不腐爛。多栽培於寺廟前,為小乘佛教禮儀樹種。 貝葉棕是棕櫚科貝葉棕屬的一種常綠喬木,樹幹高大、雄偉、筆直、渾圓,沒有枝椏,樹冠象一把巨傘,葉片象手掌一樣散開,給人以莊重、充滿活力的感覺,是熱帶地區綠化環境的優良樹種。

貝葉棕屬栽培技術

鮮種子剝去外種皮置於32-35℃的溫棚內催芽,催芽基質為粗沙,每天保持沙床濕潤,埋沙不易過厚。棕苗生長緩慢,當胚根長至4-8厘米時即可移植到混有營養土的營養袋中。定植地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定植後必須遮蔭,冬季注意防寒。[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