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荷花 (唐)李商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1]

公元838年(開成三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

這首詩的含義明確易懂,主要是以「荷葉」為主題,使它能誦易曉,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跡,與議婚熱戀之時的《荷花》詩前後相應。

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812年 - 858年)字義山,自號玉谿生,唐朝懷州河內人。

早年喪父,小時候跟著博通五經的叔父李房讀書,學為古文。他的學識文章,便在此時奠下深厚的根基。長慶三年(西元八二三年),他守滿三年的父喪,被生活所迫,便遷至東都洛陽,受僱做一些寫字勞役,來幫助一些家庭生計。當時他年方十二、三歲,如此稚齡,便在現實的壓力中無力地掙紮著。[2]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3]

譯文

世上人們對待花和葉的態度不一樣,把花栽在銅盆中,花葉只能落在土裡化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4]

句意

①.不相倫 :不相比較。意謂世人皆重花而輕葉。倫:同等,同類。

②. 金盆 :銅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③. 綠荷紅菡萏 :綠荷是指碧綠的荷葉。菡萏是指未開的荷花。

④. 卷舒 :形容荷葉的姿態。卷,捲縮。舒,伸展。

⑤. 開合 :形容荷花的姿態。開,開放。合,合攏。

⑥. 天真 :天然本性、不加雕飾的本來樣子。

⑦. 翠減紅衰 :翠者為葉,紅者為花,翠減紅衰言花葉凋零。翠:指荷葉。紅:指荷花。

⑧. 愁殺人 :令人愁苦至極。

詩詞賞析

花與葉的不同命運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

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淒風苦雨中化作塵土。

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5]

風姿天然無飾

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6]

「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

同榮又同衰

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

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