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豹紋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豹紋鯊
bao wen sha

中文學名:豹紋鯊

拉丁學名:Stegostoma fasciatum

門:脊索動物門

綱:軟骨魚綱

目:鬚鯊目

科:豹紋鯊科

屬:豹紋鯊屬

豹紋鯊,Stegostoma fasciatum (Hermann, 1783) ,又稱大尾虎鮫。是豹紋鯊科又稱虎鮫科(軟骨魚綱板鰓亞綱鬚鯊目的其中一科)僅有的1屬(豹紋鯊屬)1種。多分布於太平洋西部熱帶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我國東海南海。生性羞怯,行動緩慢,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卵生。[1]

外形特徵

豹紋鯊,又稱大尾虎鮫。是豹紋鯊科又稱虎鮫科(軟骨魚綱板鰓亞綱須鮫目的其中一科)僅有的1屬1種。生性羞怯,行動緩慢,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卵生。豹紋鯊擁有與眾不同的身形:體長可達2.4-3.5米,體側有顯著的棱狀突起,大大延長的尾鰭幾乎占到體長的一半。豹紋鯊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色彩及圖案差異很大。年幼時稱它們為斑馬紋鯊,粗大的黑白條紋覆蓋全身;長大後變成淺褐色斑點遍布全身,具豹子一樣的花紋,因而得名豹紋鯊。

體干圓柱狀,尾部側扁;體側具明顯之隆嵴。頭圓錐形,稍縱扁;頭側不具皮褶。吻端寬圓。眼很小,側位,無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小,同大於眼徑或略小。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幾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中大,腹位,橫向。齒小,叄尖頭型,即具中央齒尖,側邊各具1小齒尖。尾柄無側隆嵴或凹窪。第一背鰭大於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前方;第二背鰭位於第一背鰭後方不遠;胸鰭寬大而圓;尾鰭很長,幾占全長之一半,上葉不發達,僅見於尾端;尾鰭下葉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中部與後部間具缺刻,後部為小叄角形,微突出,與尾鰭上葉間有一缺刻。幼體深褐色,具許多黃色細狹橫紋和斑紋;成魚黃褐色,具許多深色斑點,各鰭亦散布許多深色斑點,腹面淡色。細長之體軀,使其可輕易穿梭於礁石岩洞、細縫間以尋找獵物。

生活習性

豹紋鯊暖海性底棲魚類,主要棲息於大陸架與島嶼架的沿、近海中大型鯊魚,性情較溫順,舉凡砂泥底、石礫底、礁石區、珊瑚礁區等水域皆可見其蹤跡。夜行性,白天活動力遲緩。肉食性,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為食,亦捕食小魚。若激怒它,會展開攻擊行為,有潛在性危險。無主動襲擊人類記錄,很難飼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西部熱帶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中國東海、南海。包括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新幾內亞等海域。

視頻

豹紋鯊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