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豬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豪豬刺(學名: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是小檗科,小檗屬常綠灌木,高可達3米。莖刺粗壯,三分叉,葉革質,葉片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上面深綠色,側脈微顯,背面淡綠色,葉緣平展,花簇生;花黃色;小苞片卵形,先端急尖;外萼片卵形,內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胚珠單生。漿果長圓形,藍黑色,3月開花,5-11月結果。[1]
分布於中國湖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生長在海拔1100-2100米的山坡、溝邊、林中、林緣、灌叢中或竹林中。豪豬刺能耐旱、耐寒,高山和平壩都可生長。
豪豬刺果可食及加工果汁,果、根可入藥。味苦、寒、有毒,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廣譜抗菌劑。豪豬刺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來源
果、根可入藥。
性味
味苦、寒。
毒性
有毒。
功效
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廣譜抗菌劑。
主治
- 細菌性痢疾、胃腸炎、消化不良、黃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統感染、急性腎炎、扁桃體炎、口腔炎、支氣管肺炎;
- 外用治中耳炎、目赤腫痛、外傷感染。內服用量9-15克;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米。老枝黃褐色或灰褐色,幼枝淡黃色,具條棱和稀疏黑色疣點;莖刺粗壯,三分叉,腹面具槽,與枝同色,長1-4厘米。葉革質,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中脈凹陷,側脈微顯,背面淡綠色,中脈隆起,側脈微隆起或不顯,兩面網脈不顯,不被白粉,葉緣平展,每邊具10-20刺齒;葉柄長1-4毫米。
花10-25朵簇生;花梗長8-15毫米;花黃色;小苞片卵形,長約2.5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萼片2輪,外萼片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急尖,內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圓鈍;花瓣長圓狀橢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長圓形腺體;胚珠單生。漿果長圓形,藍黑色,長7-8毫米,直徑3.5-4毫米,頂端具明顯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期3月,果期5-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生長在海拔1100-2100米的山坡、溝邊、林中、林緣、灌叢中或竹林中。 [2] 豪豬刺能耐旱、耐寒,高山和平壩都可生長。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夾沙土較好。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8-10月採收成熟的果實,用濕沙混合貯藏。2-3月播種,翻挖土地,耙細整平,開135厘米寬高廂,在廂上按行距25厘米開橫溝,深約8厘米,播幅12-15厘米,每溝播種子100-150粒,施人糞尿後,蓋細土12-15厘米厚。
栽培技術
可利用荒坡隙地栽培。播種出苗後,要勤除雜草,淺鬆土,適當勻苗,每年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糞水或氮素化肥一次。培育二年,即可移栽。移栽宜在春天雨季,在整好的地上,按株行距66厘米×66厘米開窩,每窩栽苗一株。填土打緊,最後蓋土與地面齊平,並淋水定根。栽後每年春、夏、懂季要中耕除草一次,並在春季中耕除草後追施人畜糞水。冬季追施土雜肥,中耕除草時翻入土裡。宜栽後1-2年,植株較小,行間可間種蔬菜或豆類作物。
收穫加工。豪豬刺栽後5-6年,在秋冬季挖起全根,除去莖幹,趁鮮把粗根切成約2毫米的薄片;直徑1毫米以上的細根,切成3-4厘米的短節。曬或炕干即成。
主要價值
觀賞:豪豬刺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食用:豪豬刺果可食及加工果汁。豪豬刺的果含可溶性固形物17.4%、總酸9.82%、維生素C500毫克/100克,小檗鹼1.16%、小檗胺2.7%、根含小檗鹼約4.5%、並含雅托鹼、邵巴枯因(為掌葉防己鹼和小檗鹼的混合物)、九連鹼及3種叔胺酚性生物鹼和1種叔胺非酚性生物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