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象鼩象鼩是一類非洲原住的食蟲哺乳動物,屬於象鼩目(Macroscelidea)。它們有着很像象的長鼻。它們廣泛分布在南部非洲,由納米比沙漠至南非及大森林中都有。其中的北非象鼩則生活在非洲西北部半乾旱及多山的地區中。 (拉丁學名:Rhynchocyon udzungwensis,別名:跳鼩),象鼩目象鼩科動物。它廣泛分布於非洲

象鼩後腿長,耳與眼都大,尾細長,外表像跳鼠或更格盧鼠,連尾體長度為17~57公分,毛柔軟,呈淺黃到淡黑色,多數種有灰色眼環,有蹄類般有大的犬齒及高冠的頰齒。它生性活潑,動作敏捷,居住在草原、森林和多岩石地區。[1]

象鼩

中文名稱:象鼩

外文名稱:Rhynchocyon udzungwensis

別名:跳鼩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非洲

科目:象鼩科

物種起源

象鼩生活在亞洲的熱帶森林中,象鼩身形像松鼠,但更小巧。它們會不停地奔跑於地面或爬上樹尋找昆蟲蠕蟲、小型脊椎動物和果實。象鼩的腳趾外張,爪子鋒利,非常適合抓住樹皮或岩石;而且它們的長尾巴可以起到平衡作用。象鼩一般手捧食物坐着吃,這種做法可以使它們更好地防禦鳥類、蛇和細尾象鼩等天敵的偷襲。雄象鼩負責在樹洞內用樹葉搭建產崽的窩。雌象鼬每窩可產3隻幼崽,但它們很少負責撫養幼崽,有些種類的雌象鼩甚至只是每隔1天來看望一次幼崽而已。象鼩是重要的早期胎盤哺乳動物種類,但它們與真正的象鼩毫無關係。

象鼩是地球上15種「活化石物種」之一,它至少在0.23億年的進化歷程中體型未發生變化。

象鼩在外形上和生境等方面與真正的鼩鼱是相同的,曾被歸為食蟲目。然而它們解剖學的許多方面表明它們與兔型目動物穴兔和歐兔的親緣關係更近些[1]。

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象鼩是刺蝟和鼴鼠的近親,但事實上象鼩並不是鼩鼱,象鼩與它們的差異很大,因此專門給其設立一個科:象鼩科(Macroscelididae)。


2006年一支探險隊前往當地進行考察,並成功地捕獲5隻巨型象鼩,不幸的是其中的一隻已經被鳥吃掉一半。

2008年科學家在坦桑尼亞中部烏德贊瓦山脈發現了一種巨型象鼩十分特殊。它的體重為1.5磅(700克),與野兔差不多,比其他所有的象鼩物種都大四分之一。這項動物研究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等科學協會科學家加林·拉思本和意大利國家科學博物館弗朗西斯科·拉維羅負責的,該研究報告發表在2月份出版的英國《動物學》雜誌上。

2013年,進行的DNA分析將其列入非洲獸總目(Afrotheria)下,非洲獸總目下的哺乳動物都擁有共同的非洲祖先。這個總目分類下成員繁雜,大象和鼩鼱都包含在內,除此之外還有海牛和土豚(即非洲食蟻獸)。全世界一共生活着19種象鼩,它們彼此之間的顏色也各不相同,但都擁有長長的,非常靈敏的鼻子,這有利於象鼩尋找昆蟲。

科學家們估計,到2013年為止,世界上大約生活着1.5萬~2.4萬隻巨型象鼩,

灰臉森吉(Rhynchocyon udzungwensis)是126年來發現的第一個象鼩新種,體重僅有18盎司的灰臉森吉算得上是象鼩家族中的龐然大物。雖然它們與大象有着較遠的親緣關係,但是它們並不是鼩。

僅在非洲生活的象鼩是「一夫一妻制」,早期科學家之所以將它們命名為象鼩,是因為它們長着長而柔韌的鼻子,與大象的鼻子很相似。


外形特徵

象鼩後腿長、耳與眼都大、尾細長、外表像跳鼠或更格盧鼠。連尾體長度為17~57公分(7~22吋)。毛柔軟,呈淺黃到淡黑色,多數種有灰色眼環。活躍敏捷。初生幼仔體比較大,有毛,有可能已睜眼。

象鼩像有蹄類般有大的犬齒及高冠的頰齒。它們的齒式是:上顎1~3.1.4.2;下顎3.1.4.2~3。

短耳象鼩(Macroscelides proboscideus, 即黑耳象鼩)吻很長。象鼩屬(Elephantulus,有12種岩象鼩,或稱長耳象鼩)和岩象鼩屬(Petrodromus,有10種森林象鼩)分布廣泛。

東非象鼩(Rhynchocyon cirnei)是最大的種,體長43~58公分(17~23吋),背部有褐色和淡白色花紋。象鼩的體型由10至30厘米不等,重50克以下至超500克都有。短耳象鼩平均大小為15厘米。所有象鼩都是四足行走的,有像鼠的尾巴,並較長的腳。雖然長鼻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扭曲來尋找食物。它們的壽命約為2~3歲。

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

象鼩並非高度群居的動物,很多都是一對生活的,共同保護領土。它們會用臭腺來劃分自己的領地。東非象鼩屬會在泥土挖像袋狸款式的細小圓錐穴,但其他的則會利用天然裂縫或以樹葉築巢。象鼩占據各種棲息地.從岩質的小山到草地、森林下的地面等的高緯度的森林地帶[1]。

食物食性

象鼩主要產於非洲乾燥多石的地區。

象鼩白天在其領域周圍用其強壯的後腿和長尾像袋鼠一樣跳躍尋食。主要是吃昆蟲及其他細小的生物,尤其是甲蟲、蜘蛛、蠕蟲、蟻及白蟻,大部份都是從葉子堆中找到,另外它們亦會吃一些種子及嫩枝。有些種類也以植物的芽、漿果和其他部分為食[1]。

行為特點

它們一般在地面下面築巢,白天出來覓食。雖然大部份象鼩在日間非常活躍,但卻很難見到或捕捉到它們的蹤影。它們很小心,懂得如何偽裝及非常熟悉逃避危險。有幾種會在矮樹叢中開出一連串的路徑,並會在當中尋找食物。若它們受到騷擾,就會立即沿路徑逃走。

象鼩40%時間在兩個覓食地點之間奔跑,清除各種障礙物。

分布範圍

象鼬廣泛分布於非洲,占據着非常多樣的棲息地。例如,跳鼬的分布地區就包括非洲西南部的納米布沙漠,也包括位於南非開普省的環境嚴酷的多刺疏林,而2個岩棲種——裸尾象鼬和岩象鼬一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局限於非洲南部的岩質出露層和漂石地。象鼬屬的大多數種類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巨大的大草原和稀樹草原中。長鼻跳鼬屬的3個體型大的種和四趾岩跳鼬的分布局限於非洲中部和東部的低地森林與山區森林,以及與之相連的灌木叢。普通象鼬則發現於非洲最西北的半乾旱山區棲息地,與其他所有的象目物種被撒哈拉沙漠分隔開。象鼬在非洲西部沒有發現,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解釋說明。沒有哪個地方的象鼬尤為常見,儘管它們高度陸棲,大部分在白天或夜間於地面上活動,卻常常能躲過人們的視線,因為它們行動迅速而又行蹤詭秘。

繁養方式

雌性象鼩的妊娠期為45~60日,一年會生育幾次,每胎約有1~3隻幼鼩。幼鼩出生時相對的較發育健全,但仍會留在巢中幾日才出外。


參考來源

  1. 象鼩,動物滿園,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