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譚佛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譚佛雛 (1919年-1997年),男,筆名佛雛,祖籍湖南常德津市。中共黨員。 中國古代美學、文論研究專家。1946年畢業於國立湖南大學中文系。解放前曾參加中共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上海《論語》半月刊組編,南京《新華日報》編輯,淮陰中學教師,蘇北師專及揚州師院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等。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曾發表論文三百餘篇;尤其在王國維詩學的綜合研究與資料的整理、校訂與輯佚方面有突出貢獻。[1]

人物簡介

譚佛雛(1919-1997),解放前曾參加中共地下工作,做過報社編輯;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機關、學校任職,中學評議教師等職,後任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等。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曾發表論文三百餘篇;尤其在王國維詩學的綜合研究與資料的整理、校訂與輯佚方面有突出貢獻。

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

194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中文系,解放前曾參加中共地下工作,做過報社編輯;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機關、學校任職;

1956年調入蘇北師專高郵分部,一年後轉入揚州,先後兼任中文系秘書、副主任、主任。[2]

1957年11月,譚佛雛教授響應號召,與孫龍父先生一起下放到揚州江都縣錦西鄉當「新農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勞動之餘,兩人填詞寫詩,互相唱和,表達對農村生活的樂觀情緒,成為「詩友」。

1960年5月,譚佛雛教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赴北京參加全國文教勞模「群英會」。

1966年,「文革」中,譚佛雛教授被造反派揪斗、掛牌、關進牛棚,人身倍受摧殘。

1970年,譚佛雛教授獲解放,重執教席。[3]

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4]

1985年,《「合乎自然」與「鄰於理想」試解》獲江蘇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5]

1987年出版了《王國維詩學研究》專著。

1990年又出版了《新訂〈人間詞話》、廣〈人間詞話〉》一書。

1993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出版著作

譚佛雛(1919-1997),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王國維詩學研究》以其翔豐富的資料與敏銳的洞見,以及兼顧中西方詩學傳統的廣闊視野,成為國內新時期以來一部較早對王國維詩學展開全面研究的創新力作,對後起的研究有深入的影響;其《新訂「人間詞話」》、《「人間詞話」美學論文輯佚》是目前王國維詩學最完備的讀本;另外還有《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王國維學術文化隨筆》行世。作為毛澤東詩詞早期研究者之一,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就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有較廣泛的影響。在論文方面的代表作有《劉熙載的美學思想初探》、《王國維與我國近代啟蒙思想》等。[6] 著有《王國維詩學研究》、《新訂〈人間詞話〉》、《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王國維學術文化隨筆》,校點整理《杜詩言志》(合作)等。

研究成果

譚佛雛教授多年從事王國維詩學研究。1987年出版了《王國維詩學研究》專著,1990年又出版了《新訂〈人間詞話》、廣〈人間詞話〉》一書。《新訂〈人間詞話〉》以王氏《人間詞話》手稿為底本,以王幼安編《人間詞話》本,滕成惠《〈人間詞話〉新注》本,陳杏珍、劉烜《〈人間詞話〉重訂》本為對校本,進行了極其詳盡的校訂,共補校出二百餘處。經此補校,《人間詞話》的原始面目與修改過程,始獲得了進一步完善的反映。其次,該書還增輯了許多新的內容,校輯者從王氏《靜安文集》及《續編》、《觀堂集林》、《觀堂別集》、《二牖軒隨錄》與《東山雜記》原刊稿、詩詞創作、戲曲論著、批校評點、書信、遺墨以至遺整個遺書中,凡屬有關論藝的語句、段落,均適當予以摘錄,共得236條,作為原同話的輔翼,名之為《 廣<人間詞話>》。這對人們研究王氏詞話以至他的整個詩學,都是極方便而有益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