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邦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邦傑
吉林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
出生 1923年12月8日
四川省犍為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謝邦傑,教授,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東北人民大學講師,吉林大學教授、數學系主任[1]。從事抽象代數的數學和研究。在環的零化子及各種鏈條件、根論、本原環等方面都取得成果,對體上矩陣與行列式方向上的研究作出成績。著有《抽象代數學》、《線性代數》等。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謝邦傑,1923年12月8日誕生於四川省犍為縣.出生後不久,母親病故,由奶媽撫養長大,感情甚篤.兒童時代的謝邦傑,很早顯示出一種數學天賦.學齡前,非常喜歡數(Shǔ)數(Shù),經常抱着厚厚的線裝書,如傻似呆,翻來復去地數頁數,大人們不解其意,常在一旁發笑.上初小後,獨好算術,成績特佳.有一次,全縣小學統考後,縣教育部門負責人對一位老師說:「你校有個謝邦傑,很厲害.」那位老師不以為然地笑道:「他不行,就只有算術.」誰能料到,謝邦傑日後成了數學教授.

上高小後,學生們一律都要在學校上晚自習,小謝邦傑簡直成了同班同學的答疑輔導老師.不僅是同室同學,即便是鄰室同學,也經常由板壁小洞遞過紙條求教於他.上初中時,有一學期,幾何課前後考了五次,他連得五個百分.大考中的一道試題,他給出了異於常用證法的證明,老師當着全班學生的面表揚道:「憑這一道題,就可得百分.」使得滿座皆驚.優異的成績,師生們的讚譽,使他更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到了初三,他就下定決心,將來當個數學家,為祖國報效出力.1940年,他報考成都當時有名的聯中時,八百多份數學卷子,唯獨他得了滿分.總評列第二名.有一次,他在街上碰見初中的一位代數老師,老師第一句話就問他:「你的數學,現在是否能在班上拿第一?」這句話,既是將他的軍,也是鼓他的勁.他從中得到了一股力量.從此,他簡直對數學着了魔,信心倍增.

大學成績優異

1943年8月,謝邦傑報考西南聯合大學時,三個志願都是數學系,足見他學數學的決心.進入大學後,他一直是班上的高材生.他思想敏銳,抽象思維、記憶力都很強,稱讚聲不絕於耳.天才出於勤奮.他並不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天賦,而是爭分奪秒,經常廢寢忘食地鑽研數學難題,為日後攻堅磨槍勵戟.「飲水曲肱成學業,蓋茅鞏室作經筵.」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弦歌不輟,教授們潛心研究,著書立說,誨人不倦,培育了眾多英才.謝邦傑在這些教授們的教育下,孜孜不倦,勤奮攻讀.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宣告結束,恢復了清華、北大、南開三校,他也隨之北上,入北大數學系繼續學習.在此期間,由於他的成績名列前茅而獲得了優秀獎學金.

出版《線性代數》

1948年8月,謝邦傑留校任數學系助教.學校採取了多種形式促進學術發展,校園裡學術空氣很濃.良好的環境,使他的學術修養逐步提高.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他被選調到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數學系任教.1956年,正處於而立之年的他,被提升為副教授,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時,他在學術上漸趨成熟,科學創造的黃金時代來到了.他精力充沛,有一股使不完的勁,日夜伏案,奮力筆耕,幾十年如一日.1978年,他出版了《線性代數》,《光明日報》在同年4月12日報道中說:「數學系基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共產黨員謝邦傑同志,是一個多年從事矩陣論研究的老教師,他以頑強的革命精神,在不到半年時間裡,不僅完成了22萬字的全國統編教材《高等代數》(指《線性代數》)的編寫工作,而且還寫出了七篇質量較高的論文.」《線性代數》在編排次序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抽象程度逐步提高.編者對該分支中的許多難點、重點,由闡述到證明,都精心予以簡化,且着眼於實際應用,着力於運算技巧,使學生讀後可立竿見影.就在這一年,他被晉升為教授.他十分重視教材建設,編著了《高等代數簡明教程》等多部講義和專著,翻譯了阿爾伯特(A.A.Albert)著的《代數結構》一書;他與王湘浩教授主編的《高等代數》,曾被確定為全國通用教材.《吉林日報》報道說:「『四人幫』橫行時,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堅持著書,粉碎『四人幫』以後,積極性更加高漲,每天著書寫稿二千字,星期日也很少休息.」

思維獨特

有人說:科學家的筆下是神奇的.謝邦傑的書,以《超窮數與超窮論法》為例,就具有自己獨特的神奇風采.邏輯嚴密,語言流暢,剛柔相濟,敘述簡練,層次分明,行文論證,如同一首首數學的詩.讀其書如見其人.他平常那種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治學嚴謹的作風,躍然紙上.全書不足八萬字,介紹了1870—1978百餘年間這一領域內的主要成就和發展概況.「欲求超勝,必先會通.」(徐光啟語)他寫書的思想就是這樣.引用資料翔實,分析細膩,將由康托爾以來,直至出書前的近二百多篇論著,匠心獨運,抽其精華,融會貫通,總結整理,使之系統化,一層接一層,證明乾淨利落,一環扣一環.他又舉出函數論、抽象代數、泛函分析、拓撲學中的許多例子加以應用,使抽象的理論融化到實例中,正如徐利治教授在報紙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所說:該書「成功地向讀者展示出這一分支的基本理論內容和最新發展概貌,書中對一些著名原理和定理的演繹論證,簡明而嚴謹,關於若干重要命題的邏輯關係的闡述,詳盡而完備,同時,參考文獻的收集羅列相當齊備,無疑,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該書獲得1980年吉林省科學著作獎.他的專著《抽象代數學》,內容豐富,引述了大量的現代文獻,是中國學者撰寫代數學的一本有份量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謝邦傑被評定為基礎數學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至今,他已指導過兩屆四名博士生.第一位博士生郭元春,在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時,受到了國內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豐富的授課經驗

四十多年來,謝邦傑講授過高等代數、微積分、高等數學、高等幾何、近世代數、群論、環論、代數結構等近二十門基礎理論課和專業選修課,聽課者有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以及中青年教師.代數理論比較抽象,他每次授課前,總是反覆琢磨,探索各種形象恰當、生動活潑的比喻,把抽象的理論講得透徹入微,使學生易於理解掌握.巴斯葛說過:「數學這門學科如此嚴肅,千方百計讓它帶點兒趣味性是很有益的.」奧斯特洛格拉得斯基還說過:「一切抽象的概念,均可通過例子、習題和應用來解釋.」謝邦傑的教學活動,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他把課講得深入淺出,生動風趣,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他的教學工作量經常超負荷,就在患高血壓的情況下,還是常常帶着藥堅持上課.他把育人看得比教書更重要,經常關心學生們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嚴格要求,熱情關懷,春風化雨,語重心長,鼓勵他們不斷向上.他不愧為一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1978年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師代表,出席了省科學大會.1982年被評為長春市優秀共產黨員,報紙對此都作過多次報道.

行政職務

謝邦傑在教學、科研工作之外,還擔任着繁重的行政職務,曾任數學系代數幾何教研室主任,數學系科研秘書、數學系副主任、主任,在數學系的教學、科研、師資培養、教材建設諸方面,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幾十個春秋,為吉林大學數學系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個人成就

基礎理論研究

謝邦傑長期從事於基礎理論研究,在代數學領域,特別是在環結構理論的研究中,有着較深的造詣,取得了顯著成績,發表了四十多篇學術論文,並在群論、結合代數等方面也作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尤其是在冪零元素的研究方面,有不少獨到之處,他討論了拜爾(Baer)上下根何時相等的問題,庫羅什()、賈柯勃生(Jacobson)問題,蔻脫(Kthe)問題等等,得到了某些進一步的結果,且將前人的證明加以簡化.此外,他還解決了約十年後由N.J.Dirinsky(1965)在《Rings and Radicals》一書中所提出的一個問題.

結合環的研究

謝邦傑致力於結合環的冪零理想、詣零理想和理想根的研究,對Baer根、Kthe根、Lertzki根、近似詣零根得到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成果.他在《東北人民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在1955年學報創刊號上,他發表了「一般環之局部有界理想」等三篇論文.「Baer根環與零化子適合鏈條件之詣零環」一文,充分利用了零化子這個工具,並引進了所謂零化子的升鏈、降鏈和雙鏈條件,用這些鏈條件,改進了前人關於詣零環的某些結果,作出了當時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成果,特別是其中最後一個定理,在8年後,才為I、N.Herstein,L.Small,J.Teritzki等人提出和證明.熊全淹教授在《環結構》一書中還特別指出這點.在第三期學報上,他又發表了「關於鏈條件的幾個定理及其應用」一文,對於通常的升鏈和降鏈條件,作了一些分析性工作,證明了:「環R的右理想適合升(降)鏈條件,必要而且只要對於交為零的兩邊理想M1…Mn,R/Mi(i=1,…,n)之右理想適合升(降)鏈條件.」他還運用同樣的方法處理了環的鏈條件,得到了相應的結果,因而簡化了霍布金(C.Hopkins)一個定理的證明,並進而推廣了該定理.他於1957年發表的「論根理想」,全面總結了這一分支幾十年來的成就,受到同行們的重視,英、俄文版的《數學評論》都給予了恰當的評價.熊全淹、劉紹學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將此文作為基礎性文獻向讀者加以介紹.劉紹學在《環與代數》中說:「謝邦傑給這一段工作作了很好的總結.」謝還在《科學紀錄新輯》上發表了「關於S不可約代數」的論文,修正了阿爾倍脫(A.Aalbert)《代數結構》一書中的一個錯誤結論.

「具有半極小條件的環」的研究

1959年以後,謝邦傑主要從事於研究「具有半極小條件的環」.在環論發展中,對具極小條件的環,研究較早,也比較成熟,已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理論.Wedderburn-Artin結構定理便是其中的核心結果,但由於極小條件太強,絕大多數環都不滿足此條件,甚至連最普通而常見的整數環都不滿足.因此,研究具有半極小條件的環,就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整數環、整數矩陣環、多項式環、多項式矩陣環等常見環,雖不滿足極小條件,但卻滿足半極小條件.他研究了具半極小條件的各種單純環,得出了Wedderburn-Artin結構定理的各種推廣,最後總結成為三個主要的結構定理.關於這些,他陸續發表了一批論文,最初刊於《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數學系建系十周年專刊上,後又轉載於《中國科學》,繼之又被選刊於《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

環與體上矩陣的研究

為了加強基礎理論的教學與研究,1976年後,謝邦傑又轉向環與體上矩陣的研究,完成了「體上特徵矩陣的法式與弱法式存在定理」等十篇論文,得到了有系統的一批成果.主要是:得到了體上矩陣的有理簡化形式與兩類廣義的Jordan形式,定義了體上可中心化矩陣的行列式,得到了體上矩陣的唯一分解定理,並在這些基本結果的基礎上,推廣了若干著名定理.如Cochran定理,Hadarmard定理、Cayley-Hamilton定理等,這些研究工作要克服環與體的非交換性所帶來的困難.他的這些結果揭示了體上矩陣與行列式更本質的性質,對近代矩陣論中某些進展不大的課題,起了推動作用.鑑於此,他獲得了1978年吉林省科技成果獎.1981年被列為國家級重要科技成果.

1983年,世界數學家大會在波蘭華沙召開,謝邦傑被選為中國數學家代表團成員,準備去參加大會,後因故未能成行,但在他缺席的情況下,大會專家們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索取論文.1986年,吉林大學40周年校慶時,他與牛鳳文、郭元春、董乃昌合作的「結合環的鏈條件及其詣零性、交換性」在本校獲獎,該成果當時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接着,該論文又獲得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與他領導的學術集體的工作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們的興趣和關注.

培養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謝邦傑特別熱心於中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1973年,周總理髮出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指示後,他就主動給青年教師講基礎理論課,組織學術討論班,指導他們進行研究.在他的指導培養下,建立了一支較強的代數學學術集體.為指導中青年教師,他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四篇關於環論發展的綜合評述,成為很多想深入研究環論的教師和研究生們必讀的指導性文獻.他還到其他院校講學、作報告,促進兄弟院校的環論研究.

為人情況

青少年時代的謝邦傑,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小學時就學會下象棋,棋藝一直為班中之冠.解放後,北大工會曾組織過一次象棋賽,他得了亞軍.他也愛打籃球,中學時幾乎每天都打,曾是籃球隊前鋒.進大學後,因勤於苦讀,就慢慢地打得少了.他的另一愛好是騎自行車,他的堅強性格促使他在初中時,就下決心苦練過一年,因而技藝高超,曾在校運動會上得過優等獎.如今雖年逾花甲,但仍經常騎車上街.他還是個橋牌迷,在北大時常與同班同學王建華(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對弈.他曾當過吉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是一位相當活躍的能幹的組織者.

解放前夕,他從北大畢業後數月,便與北京當地一位沈東文女士結為伉儷,夫妻倆相敬如賓.沈出身貧苦,曾是一位小學教員,後來為支持丈夫能專心搞好教學和科研,甘願辭去教師職位,擔當起全部家務和照料孩子的責任.他們共有兩男二女,現都長大成人,獨立工作了.

四十多年來,謝邦傑一直保持着樂觀精神,謙遜待人,先人後己,工作勤勤懇懇,勇挑重擔,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現在,他雖年事已高,但仍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同時,還擔任着《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編委,《東北數學》責任編委,《數學研究與評論》常務編委等職.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繼續在環與代數理論領域內拼搏前進.

參考來源

  1. 謝邦傑的個人簡介 ,百度,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