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爾蓋·米洛諾維奇·基洛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爾蓋·米羅諾維奇·基洛夫
原圖鏈接

謝爾蓋·米羅諾維奇·基洛夫(俄語:Серге́й Миро́нович Ки́ров,1886年3月27日-1934年12月1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烏爾茹姆, 原名謝爾蓋·米洛諾維奇·柯斯特里科夫,自小父母雙亡,7歲時祖母把他送到孤兒院。蘇聯布爾什維克革命者和重要領導人。 [1]

信仰馬克思主義 參加革命被捕

1901年中學畢業後保送進喀山機械技術學校學習。1904年畢業後遷居到托木斯克,任市政管理委員會繪圖員,同時在托木斯克工學院基礎訓練班學習。 1904年,信仰馬克思主義,加入托木斯克社會民主工黨的布爾什維克派。 1905年被選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托木斯克委員會委員。1905年至1906年在托木斯克建立地下印刷廠,從事黨的宣傳工作,數次被補入獄。1908年6月前往伊爾庫茨克,從事黨組織的恢復工作。1909年5月被派往高加索地區,以《捷列克報》撰稿人的身份,取了筆名「基洛夫」,1910年一1914年間,領導布爾什維克黨的政治工作,1917年2月革命勝利後。被選為弗拉基高加索蘇維埃委員。1917年10月,被選為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並參加了彼得堡的十月武裝起義。

獲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

1917年十月革命後,成了阿斯特拉罕布爾什維克的軍事長官,之後的三年中他參加了蘇聯國內戰爭,打退了鄧尼金的哥薩克白軍的進攻。 1919年2月,被任命領導阿斯特拉罕市和阿斯特拉罕邊疆區的防禦工作,1921年成為亞塞拜然共產黨中央書記,領導的巴庫油田的恢復建設。 1923年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到列寧格勒接替季諾維也夫任州委書記。並領導了當地的工業建設,強硬推行農業集體化,拆除了幾十座教堂,逮捕被認為是對抗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分子。 1930年起任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2月起任聯共(布)中央組織局書記和委員,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獲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各一枚。[2]

莫爾尼宮樓道被神秘暗殺

1934年12月1日,一個叫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維奇·尼古拉耶夫,闖入戒備森嚴的列寧格勒斯莫爾尼宮,用手槍將基洛夫打死。葬於莫斯科紅場。

著作有《基洛夫言論集》

他一生刻苦鑽研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並能把馬列主義原理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在聯共(布)黨內有關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方針、路線的歷史爭論中,他都站在多數派一邊。他的著作有《基洛夫言論集》,並參加了《蘇聯國內戰爭史》一書的編輯工作,同斯大林、日丹諾夫一起審閱過《蘇聯近代史教程》,《蘇聯通史教程》,還發表過《關於蘇聯歷史教科書提綱的意見》和《關於近代史教科書提綱的意見》等。[3]

建造一座巨大的基洛夫塑像

基洛夫死後蘇聯有多處地點以他命名,如列寧格勒芭蕾舞基洛夫劇院、基洛夫州及其首府基洛夫市、卡盧加州的基洛夫市、莫斯科地鐵的基洛夫站、伏爾加格勒的基洛夫區、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等等。 1939年在巴庫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基洛夫塑像,1991年亞塞拜然獨立後塑像被拆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