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謁金門·秋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謁金門·秋感

謁金門·秋感

作者:蘇軾


原文

謁金門·秋感

宋代:蘇軾

今夜雨。斷送一年殘暑。坐聽潮聲來別浦。明朝何處去。 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譯文

今夜一場秋雨,結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為愛聽那錢塘江的潮聲,就來到了送友話別的江邊。明天將奔向什麼地方? 有負於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還能相聚嗎?酒醒夢醒還有多少愁?儘管夜深了,我一人還在自言自語。

注釋

謁金門:詞牌名。 斷送:猶言結束。殘暑:暑天最後最熱的時間在三伏,俗稱「秋老虎」。 浦:水濱,這裡指錢塘江邊。 孤負:對不起。金尊:金杯。綠醑(xǔ):綠色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來歲:明年。圓:團圓,引伸為相聚。 回:醒來。幾許:多少。 夜闌:夜深。

賞析

詞的上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聽潮。「今夜雨」三字,如同電影的台詞,明白地點出時間和自然氣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難得。正是秋夜雨「斷送」「殘暑」,大自然頓時改變模樣,詞人頓時感到痛快,真是久熱逢甘雨。再去會友的江邊「聽潮聲」,將是潮聲歡騰,人心甜潤,人潮相印,頗有「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的韻味。然而,面對秋夜怡人的潮聲,不得不思考「明朝何處去。」這是雙關語。一是問明天再去什麼地方欣賞自然景色,一是問日後他們的政治歸宿是什麼,能否再相會。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總上啟下的連帶作用。

  詞的下片,寫秋夜雨後與友人飲別。有感於秋雨「斷送」「殘暑」而飲酒,飲酒也應是祝願秋雨「斷送」「殘暑」。「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開頭兩句,就承上轉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為酶,以酒開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寶。「金尊綠醑」含道義,地久天長現真情。為了不負於秋雨和江潮,痛飲乾杯。「來歲今宵圓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願一「圓」吧。「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借酒感秋,傾訴衷腸。酒醉必入夢,酒醒必夢醒。酒醒夢醒頭腦醒,人生話題又面臨。自然界的秋雨「斷送'』「殘暑」,可現實的「殘暑」又不知何時「斷送」,問君還有「愁幾許」,恰是一江秋潮滾滾流,清尊斷送秋。現在,「夜闌」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夢中多少詩,留給詞人一人「獨語」,「明朝何處去」等到「來歲今宵」再談。

  全詞,以秋雨「斷送」「殘暑」起興,引發了詞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處去」「夜闌還獨語」,一說明北宋社會禁錮較嚴,無有言論自由,二表示詞人胸有不平,無處痛訴。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七月十五日,是時,東坡在杭州通守任上。與《謁金門·秋夜》一樣,此詞系東坡與人酬贈之作。[1]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2]

參考文獻

  1. 謁金門·秋感,古詩文網
  2.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