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調羹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調羹樹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調羹樹,中藥名。為山龍眼科假山龍眼屬植物調羹樹Heliciopsislobata(Merr.)Sleum.的根皮或葉。植物調羹樹,分布于海南。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腮腺炎,皮炎。[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調羹樹
漢語拼音:Tiáo Gēnɡ Shù
性味歸經:味淡、澀,性涼。入肝經
毒性:小毒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腮腺炎,皮炎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調羹樹

拼音名:Tiáo Gēnɡ Sh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iopsis lobata (Merr) Sleum[He-licia lobata Merr.;H.caulifloroides W.T.Wang]

出處

始載於《雲南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龍眼科植物調羹樹的根皮或葉。

採收和儲藏

根皮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夏、秋季采葉,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750m的山地、山谷、溪畔熱帶濕潤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

原形態

喬木,高15-20m。幼枝、葉被緊貼銹色絨毛。葉兩型,革質;全緣葉葉柄長4-5cm;葉片長圓形,長10-25cm,寬5-7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葉脈在下面隆起,網脈明顯;分裂葉葉柄長4-8cm;葉片輪廓近橢圓形,長20-60cm,寬20-40cm,通常具2-8對羽狀深裂片,有時為3裂片。花單性,輻射對稱,花序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雄花序長7-12cm,被毛,雄花苞片披針形,花被管長8-12mm,淡黃色,被疏毛;花葯長約2mm,腺體4,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頂部不增粗;雌花序長2-5cm,被毛,雌花花被管長約1cm,被疏毛,不育花葯長約1.5mm,腺體4,子房卵狀,花枝頂部增粗,柱頭面偏於一側。核果橢圓形或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兩側稍扁,長7-9cm,外果皮革質,黃綠色,中果皮肉質,干後殘留密生的軟纖維,內果皮木質。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性味

淡;澀;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腮腺炎;皮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干品研粉,醋調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皮、葉:味淡、澀、性涼,有小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於腮腺炎等症。以外用為主。[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調羹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調羹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