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明朝最後一個武狀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賡 |
黃賡(?-?)字仲敘,休寧縣龍灣人。生卒年不詳。崇禎16年(1643年)武科狀元。出身貧寒,自幼便靠着幫人做苦力維生。黃賡生來肩寬背闊,力大無窮,精通武藝,特別善使鐵鞭,人稱「鐵鞭王」。清兵入關以後隨抗清義士金聲抗擊清兵,曾帶領大軍與清兵在宣城大戰19次,而且都順利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後來因為大明皇室歸降清朝,黃賡萬念俱灰且寧死不屈,最後在福州當地一座山廟削髮為僧,後來黃賡還被清朝封為「天下都綱僧〞,他最後在佛門淨土善終。《休寧縣誌》與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武狀元》均有傳。[1]
血戰宣州城
1644年崇禎皇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後上吊身亡,清兵隨之入關。黃賡聞此噩耗,悲痛欲絕,發誓要手刃清兵魁首,為光復大明效力。於是日夜操練兵勇,集結鄉兵數千人,與清兵在宣城大戰19次,都取得勝利。清兵見勢不妙,便調集重兵將黃賡為首的鄉兵們圍在宣城水東鎮港河一帶,黃賡揮舞鐵鞭奮勇迎敵,清兵紛紛落馬。就在這節骨眼上,鐵鞭忽然折斷。黃賡的坐騎,見到清兵之馬,即跪不前,黃賡大怒,用半截鐵鞭將自己的馬殺死,徒步與大清騎兵交戰。黃賡揮舞殘鞭,用力向清兵將領擊去,清兵將領用刀擋住,黃賡連擊三鞭,均不得手,便邊退邊用左手在腰袋中取出一支淬以桐油的數寸長竹箭,猛的回身向清兵將領射去,正中其左眼,跟着又揚鞭一擊,清兵將領立即斃命。可是,清兵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圍上來。黃賡見寡不敵眾,便殺開一條血路,全身而退,伺機再起。
退守叢山關
黃賡帶着部分殺出重圍的殘兵,退到宣州與徽州績溪縣交界的叢山關,恰與崇禎元年進士金聲及其學生江天一率領的大隊人馬相會。黃賡知道,金聲是休寧甌山人,不久前已被在福州稱帝的唐王朱聿鍵封為兵部右侍郎兼左都御史,總督江南各地兵馬。黃賡非常敬佩這位同鄉前輩,金聲也早聞黃賡驍勇善戰,兩人雙手緊握,黃賡便拜在金聲麾下。叢山關山勢陡峻,石城堅固,大有「一夫守關,千人氣縮」的氣勢。黃賡隨着智勇雙全的金聲率領眾將士扼守在關隘上,大隊清兵發動無數次進攻,卻始終不能突破防線。清軍見硬的不行,便施詭計。假裝退兵,暗裡卻派早已投降清軍的明朝湖廣巡按御史黃澍率兵投靠金聲和黃賡。黃澍是黃賡的同族兄長,金聲與黃澍也素來相識,沒有防備,結果清軍裡應外合,叢山關失守,金聲與江天一被俘,押解南京殺害。黃賡憑着一身武藝再次突出重圍。
心灰遁空門
金聲英勇就義後,黃賡萬分悲痛跑到池州九華山一帶又拉起一支隊伍抗擊清兵。結果勢單力薄,再遭慘敗。便南下福州,投奔南明皇帝朱聿鍵。朱聿鍵年號隆武,卻一點不威武,皇帝寶座沒坐兩年,便在重兵圍攻之下,投降了大清。清軍欽佩黃賡是個難得的武將,想以高官厚祿招黃賡為清廷服務。但黃賡曾眼見自己的同族兄長黃澍充當清兵內奸,引狼入室,殺害忠良;現在又看見自己擁戴的大明皇室歸降清軍,早已心念俱灰,寧死不從。清廷不再勉強,黃賡便在福州當地一座山廟削髮當了和尚。後來,他居然還被清廷封為「天下都綱僧」,在佛門淨土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