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讀(恰到好處的幸福)有感(張龍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恰到好處的幸福)有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讀(恰到好處的幸福)有感》中國當代作家張龍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讀(恰到好處的幸福)有感

畢淑敏老師的《恰到好處的幸福》一書,是一本充滿溫暖力量的靈魂讀物,畢老師以燭光般溫暖的文字指引陪伴讀者穿過漫漫長夜,把「幸福」作為一種正面的人生價值觀提出,叫你構建合理期望,學習面對幸福把握尺度,在欲望和現實中找到平衡,收穫豐碩愉悅的幸福人生。畢老師早年曾在西藏高原當過兵,隨後又做過醫生。後來因熱愛寫作和與病人打過交道的過程中,與寫作有緣,成為當代文學大師與心理諮詢師。她的文學作品文筆如潺潺涓流,溫柔細膩,潤物無聲。她的做人哲理通俗易懂,寓意精準。

閱讀過它後,深深觸動我的心弦,讓我止不住沉思。畢老師在書中提到:記憶是古怪的東西,我們越是希望遺忘的東西,它卻執拗着,死心塌地地銘記。心靈深處的瞬間美好記憶和人生道路上的磨難交織成一段風景歷歷在目。人的成長就是一場不斷修行,通過汲取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加工鍛造為己所用,進而來轉變思維,從而自信從容無怨無悔地面對生活。

年輕時意志風發激情飛揚,這是努力拚搏進取向上的加法階段,只有積累了足夠的成長財富經驗,才會有量變到質變。但隨着年齡慢慢增長,社會閱歷工作生活豐富,會發現人生有時候還需要嘗試來做減法。當一件事走到一定路口,就好比到達瓶子的口頸時,應該及時適時轉彎,開動機器,輕裝上陣,事半功倍。就可能讓我們避免走錯路,少走彎路;也逐漸明白可為可不為的通透道理。不為是大膽放棄,讓內耗矛盾消失在初始階段,養精蓄銳保存能量。而有為就是敢於挑戰,果斷出擊。靜下心來,凝神聚力去做好眼前那個重要的事情。只有辯證取捨揚棄,才更有利於前行。當我們進入不惑之年,知天命之時,猛醍醐灌頂:成長和生活是要繳學費,要付出代價的。只有你正視生命里那些曾傷害、誤會和錯位過的人和事,不斷調整完善自我提升自己,就會發現世界的另一扇窗正為我們敞開,體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正是這些經歷磨難,我們才會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成熟大氣有格局眼界。當平凡里寫進了不簡單,簡約里融入了很恬然。從而使心靈得到薰陶陶冶。才會奔向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飽滿人生。

假若人生是一段優美的拋物線,紡錘形,那有遠見高超的美麗畫手,一定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有創新勇實踐的人。只有我們具備了足夠的定力、耐力與毅力才可描繪出這長度不可更改,而寬度尚可延長的人生。

畢老師在書中說到,刻骨銘心的苦難和充滿激情的幸福是一對同胞妹。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年輕時的我們曾張狂懵懂,不諳世事,不懂人情世故,那是我們真的不知道人生里有很多困苦與磨難,酸甜苦辣,還不明白風雨過後定有彩虹的歲月靜好道理。只有在歲月洗禮後,終會感觸「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們就會不知覺地在脫胎換骨,進而超越自我,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真實的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精彩的自己。也就不時會有感動,激動、驚喜與希冀。

再回顧我們周圍,特別是那些有極強幸福感的人,都是有滿足知足感,知恩感恩的人,都是看慣看透了自然界裡的春夏秋冬,潮起潮落的規律。才有大道至簡。就像書中寫道,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張溫馨的字條……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對於他們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就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熠熠奪目。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愛過我不曾後悔。不是嗎?當我們經歷過一些苦難的事,當我們與魔鬼死神打過交道,就不會再困惑,再怨恨。更不再「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就會通透人和事,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與心胸。便擁了「不管不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寵辱不驚的淡定從容,平靜安然。也就像畢老師推崇的大將風度那樣,從而遇事不緊張,不猶豫,不徘徊,耐住寂寞孤獨,原來大將風度默化於心。

而今重溫它,似乎對什麼是幸福有了進步理解幸福是一種合理恰當的正確合理內心所需,通過自我親身經歷和努力,和時代同命脈,與現實中相吻合,它是一次次不斷自我追求奮鬥與體驗的過程。

讀萬卷書 ,才能行萬里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是讀書學習讓我們的人生里,發現美好,收穫幸福。[1]

作者簡介

張龍舉,男,泗水縣金莊小學高級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