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讀書與閱世(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書與閱世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讀書與閱世》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讀書與閱世

——在宜昌市圖書館的講座

非常感謝宜昌市作家協會和宜昌市圖書館,邀請我在這裡為各位朋友作一個講座。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榮幸。我自認為我是沒有資格在這裡作講座的。第一,今天是個神聖的日子世界讀書日;第二,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我的學歷是個大專生,實際上只有高中水平;第三,從事寫作三十多年,寫過小說、散文、評論、歌詞,但一事無成,出了十幾本書,能讓人讀下去的也就一兩本。所以還敢冒着膽子接受邀請,只有一點比較自信,那就是從小到老都有一個習慣,愛讀書,愛買書,愛藏書。看的書多了,說起話來不知天高地厚,膽子就大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說起來這是一件好事,其實在我看來,全世界為讀書而專門確定一個時間,並不是讀書的光榮,反而是對現代人不讀書的批評。它提醒我們,讀書行為正在削弱、正在萎縮、正在淪落,因此需要一個專門的時間來加以紀念、加以提倡和保護。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讀書與閱世》,這個題目是馮漢斌先生定的,我覺得大了點,但馮先生說,你就結合你個人的讀書經歷,談點讀書體會,說點人生感觸,就完成任務了。照我理解,所謂讀書與閱世,其實就是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紅樓夢》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讀書使人進步,閱世可以增進人生的智慧,讓我們更好地活着,看見光明,獲得溫暖。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趕上好時候,沒有系統讀書,抓到什麼讀什麼,紅書、黃書、黑書都讀過,鬍子眉毛一把抓,囫圇吞棗,聊以充飢。其中原因不用我說,過來人都明白。所以我很欣賞陶淵明的讀書境界:「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從前住在恩施山區,那是個「老少邊窮」的地方,整個縣城只有一家書店,就在我家隔條馬路的斜對面。我在柿子壩小學讀書,每天放學後,就坐在書店地板上,看不要錢的書。到吃飯的時候,我妹妹隔街喊我一聲,我就趕緊記住書的頁碼,以便第二天接着再看。書店有個營業員,女的,姓何,長得白白胖胖,兩條長辮子搭到屁股上,很逗人看。她當時正跟我堂兄談戀愛,對我特別關照,有了新書就推薦給我看,還把她私人的《西遊記》借給我看。我在那個書店裡看了許多雜七雜八的書,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雖然她和我堂兄沒有談成戀愛,但我至今還記得她的樣子和愛心,記得那個書店,記得有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

讀一本好書,會使你受到一次無形的情操陶冶。有一位在中學教英文的老師告訴一個作者,她曾經給同學們讀馬丁·路德金的那篇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很多同學都流淚了。這件事我聽了也很感動。我記得我在恩施鳳凰山讀初中時,最讓我感動的一本書,是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始真以為是一本煉鋼的書,後來別人告訴我,是一本革命的書。作者是一位癱瘓在床上而且雙目失明的殘疾人。我們這代人忘不了這位作家、這本書和書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不僅喜歡讀少年的保爾和中學生冬妮亞談戀愛的那些章節,而且把書中那段有名的激勵人生的話抄在筆記本上,背在心裡:「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段名言和保爾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進取。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宜都市陸城鎮的女孩李玉潔,剛讀小學就得了類風濕病,殘酷的命運讓她初二那年就因為癱瘓坐在了輪椅上。休學後,她天天以淚洗面,甚至想過輕生。後來,她無意翻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扉頁上寫到「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這句話,讓李玉潔豁然開朗。於是,李玉潔拿起筆來,一邊讀書,一邊進行文學寫作。從15歲開始,她發表了數百篇文章,獲得了一個個徵文大賽的獲獎證書。2011年,李玉潔完成了自傳體小說《夢想在110公分以上》。我曾經在2012年開車去她家裡,給她送書,和她交談,鼓勵她繼續創作,寫出無愧人生的好作品來。

我讀高中的地方叫黃家峁,那是當時恩施地區的最高學府,人才濟濟,校風嚴整。高中期間,我的讀書範圍擴大了,不光是中國古典名著,還讀了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川端康成的《雪國》,莫里哀的《喜劇六種》以及巴爾扎克的部分作品。特別是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在一個青年的心裡激起了浪花。這些書極大地豐富了我的心靈和頭腦,知道了要追求人間的真愛,追求光明,追求大美。我的朋友、武漢作家周翼南,在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以編輯的身份訪問巴金老人,他對巴金老人說:「謝謝您。」巴金老人問他:「謝什麼?」他說:「您以優美的文筆翻譯了很多屠格涅夫的作品——這些作品使我懂得了應該尊重女性。」巴金老人微笑了。從巴金的人格和作品中,周翼南體會到,「作家是什麼呢?這問題可以有一千種回答。我以為,作家就是用筆來傾訴心靈感受的人,他的傾訴可以提高人們對世界、對生活、對自己的認識。」認識人、認識自己,這就是讀書的重要目的。

讀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人和人性。我讀過一個短篇小說《畫虎人》,說的是一個街頭藝人,用彩筆在街上畫老虎賣。他一邊畫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上山虎,下山虎,一隻老虎一塊五。你買豬,他買羊,不如買個老虎強。」有人給他兩塊錢買一隻老虎,他把錢揣進口袋,提起筆來邊畫邊說:「兩塊就兩塊,沒有零錢給你找,再給你畫兩隻小飛鳥。」刷、刷兩筆,在老虎邊上畫了兩隻小麻雀。讀完後我心裡直笑,這個畫虎人的形象在我眼前活了。這是個什麼人呢?他有點文化,編起順口溜來頭頭是道;他才思敏捷,善於應變,而且很幽默,搞笑;可是他又很狡猾,有點耍無賴,人家買的是老虎,哪裡要買麻雀呢?想想我們周圍,這樣的人大有人在。著名作家方方寫過一篇短文《孩子眼中的愛》,其中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糧食倉庫里有許多老鼠,它們每天要吃掉很多糧食,村民們決定把它們趕出倉庫。他們採用的煙熏的方式,將老鼠熏出糧倉。這天,熏過煙後,村民們進糧倉看情況,發現許多老鼠都從大門跑掉了,但卻有兩隻老鼠,一隻拚命往牆角落跑,一隻卻拚命將它往大門方向拉。朝牆角跑,必定會被熏死,而大門方向才是生路。為什麼那隻老鼠要往牆角跑呢?一個村民觀察仔細,發現這隻朝牆角跑的老鼠雙目失明。村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這隻老鼠在救它瞎了眼睛的同類。於是大家有些感動,紛紛猜測它們是什麼關係。有人說是夫妻關係,有人說是兄弟關係,有人說是戀愛關係,也有人說是母子關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旁邊一個孩子說了一句話,讓所有人都怔住了。那孩子說,為什麼一定要有關係呢?這個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一起鼓起了巴掌。這真是一個好故事。這是一種大愛。它啟示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災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一種大愛的精神去擁抱全人類。

1966年,我高中畢業,全國大學停辦,我們上山下鄉,當知青。我在江西高安縣清湖村下鄉五年,又在山西長治市化家莊下鄉一年,一共當了六年農民。即使在險惡的政治環境和艱辛的體力勞動中,我也沒有放棄讀書。如果一天沒有書讀,我就覺得沒滋沒味,白活了。我下鄉時帶了一個小木頭箱子,裡面裝的是我平常積攢的書。每天晚上就着煤油燈,我都要讀幾頁書,早晨起來照鏡子,鼻孔邊總有兩團被油煙熏出的黑色。有個夏天,我在樹蔭下讀馬克·吐溫的中短篇小說集,被大隊民兵營長發現了。他一看書是美國人寫的,就說是壞書,毒草,不准看,沒收了。村裡有個姓鄢的民辦教師,家裡有本茅盾的《子夜》,我找她借來偷偷地看完了。那時讀書,真的是如饑似渴。下地勞動那麼苦、那麼累,讀起書來還是樂在其中。我後來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人不僅要有物質生活,而且還要有精神生活,在一種特殊環境中,精神生活甚至比物質生活更能夠營養身心。1974年,我進廠當工人,又帶着那個小木頭箱子,走進了山西省太行鋸條廠。當然箱子裡的書,比原來多了幾本,但對愛讀書的人來說,總是覺得書太少了。俗話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書到用時方恨少,這話算是說到了家。

算起來是40年前的事了。在工廠里三班倒,下班之後苦於找不到書讀,日夜不得安寧。有一天,我的好朋友李曉晨陪着我騎自行車去「五七幹校」,找一位她認識的北京下放幹部借書。我們頂着寒風來回騎車20多里,借到了一本法國作家斯丹達爾的長篇小說《紅與黑》,規定一個星期後必須還書,還不准借給第三者,以防「流毒」擴散。我在簡陋的工人宿舍抓緊時間讀書,怕別人發現,用報紙包着書皮,讀後就收藏在枕頭套子裡。讀了《紅與黑》,使我深受震撼。小說寫一個出身低微的外省青年,有一定的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中當家庭教師時,勾搭上主人的年青妻子;後來又在巴黎勾搭上一個貴族小姐。市長夫人出於嫉妒,寫信給貴族小姐的家長,揭穿了他的醜行。他一怒之下,開槍打傷了市長夫人。法庭以預謀殺人的罪名判處他死刑。斯丹達爾塑造了一個在當時有深刻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於連·索累爾。小說的重要意義在於圍繞於連的冒險行動,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真實面貌,特別是有關於連參與上層貴族密謀的描寫,充滿了藝術魅力。我一下子就記住了於連這個人物。至今還仍然記得,在那個文化荒廢的時代,在提心弔膽讀書的日子裡,《紅與黑》是我讀到的第一部讓我震撼的長篇小說,我的心被它打開了一個洞,照進了一束光,使我忽然就覺得不再迷惘和絕望,只要有書讀,生活就仿佛有了期待。

我在工廠期間開始寫作,那時候讀的書就更多了。正碰上改革開放,許多原來想看而沒有看到的書都有賣的了。我把有限的工資拿出一部分來買書,不僅讀,而且堅持做讀書筆記;不僅從中體味人生,而且從中學習寫作技巧。慢慢地,自己的鑑賞力提高了,文學寫作也有了進步。整個80年代,人的解放是主旋律,這裡包含了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精神的解放,可能還有身體的解放。我們則是通過閱讀,重新發現和認識了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存在的意義。記得當時有本書叫《人啊!人》,作者是上海作家戴厚英,其中就表達了作家對人的心靈世界的關注,也顯示了文學從反映時代精神到張揚人的主體性的轉變。納博科夫、普魯斯特、杜拉斯、卡夫卡、馬爾克斯、福克納等等新名字、新作品,如開閘放水,讓人應接不暇。讀書使我越來越充實,眼界越來越開闊,看人看事越來越透徹,發表的作品也越來越多。1979年9月,我的散文處女作《老頂山上訪丁玲》在《山西文學》前身《汾水》雜誌發表。同年12月,短篇小說《最美麗的》又在《汾水》發表,並被評為當年山西省優秀短篇小說二等獎。1980年,我被接納為山西省作協會員。就這樣,我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在我成長的道路上,讀書給我打下了牢實的基礎。尤其是許多良師益友的書,更是受益不淺,不僅教會了我作文,而且教會了我作人。

我的良師益友、著名作家韓石山,為我的第一本書寫過序,他寫過一本《徐志摩傳》,2001年2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由於書寫得好,當年就加印第二版。他還被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請去做嘉賓,講述這本書的寫作過程。這本書讓我明白許多做人,特別是做文化人的道理,骨氣與學問,人格與責任,尤其是新文化人物的胸懷與氣度,給人啟迪和教益。比如書中說到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的關係,就是一個真實、有趣而又叫人思索愛情和人生的故事。

金岳霖是中國第一流的哲學家,解放前是清華大學的哲學教授,解放後當過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沒多久,有一天,梁思成從河北寶坻考察古建築回來,林徽因哭喪着臉說:「思成,我痛苦極了,我現在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我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該怎樣才好?」梁思成一聽就知道出了什麼事,知道林徽因愛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捨不得。這時候梁家住在北平東總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後院。金岳霖喜歡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歡金岳霖到了這個地步,聽了妻子的話,梁思成半天都說不出話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到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誠,沒有把他當成個傻丈夫。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覺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結合會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說了自己的想法,同時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當時兩個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話告訴了金岳霖,說梁思成說這個事情一切由我來決定,我要是喜歡你的話,他是可以離婚的。金岳霖說,思成能說這個話,可見他是真正的愛你,不願你受一點點委屈,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吧。從此以後,他們三個人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金岳霖總是住在林家後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兒他就到哪兒。甚至抗戰以後,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莊,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聯大,放了假以後就到李莊去了,就住在梁家。金岳霖此後終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歲去世,還是林徽因的兩個兒女給他送終的。

我們想一想,如果你那個後院就住了一個喜歡你老婆的男人,你說你還不拿刀子把他給捅了?相比之下,我們就是農民,人家才是文化人。我們老是以農民的思想來考慮問題。比如說這事兒給了我們,我們就會想,要是我下地的時候,他不是就到了我家和我老婆怎麼怎麼了。所以說,在新文化運動那個時期,我們中國出過一大批的優秀人物。他們是受過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頭裡的,是有胸懷和氣度的,對他們,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兒。

最後要強調的是,讀書最好的方式是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讀多記就多有收穫。這是一個常識。我想說的是,人生從讀書開始。耽誤大家的時間了,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聽我瞎扯吹牛。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批評指正。如果有提問的,儘量問,關於讀書、關於文學、關於人生,有什麼問什麼,越尖銳越好。完了,謝謝大家![1]

作者簡介

甘茂華,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

參考資料